问翁几何年,翁年七十馀。
尚作蠹书虫,嗟翁一何愚。
旋增通典缺,旋修阜陵书。
毫芒集阅尽,白编还卷舒。
五诗讽被底,柳集诵日晡。
玩物能丧志,圣贤言皦如。
赋受有奇偏,谁能为耘锄。
问翁几何年,翁年七十馀。
尚作蠹书虫,嗟翁一何愚。
旋增通典缺,旋修阜陵书。
毫芒集阅尽,白编还卷舒。
五诗讽被底,柳集诵日晡。
玩物能丧志,圣贤言皦如。
赋受有奇偏,谁能为耘锄。
这首宋代诗人高斯得的《读书》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表达了对老翁痴迷于读书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评价。首句“问翁几何年”,以询问起笔,引出老翁已年逾七十。接着,“尚作蠹书虫”一句,将老翁比喻为蛀书虫,形象地刻画出他对书籍的热爱与专注。
“嗟翁一何愚”看似贬词,实则寓含敬意,赞赏老翁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即使年纪大了也不改其痴心。后两句“旋增通典缺,旋修阜陵书”进一步描述老翁不断补充阅读,修补书籍,显示出他的勤奋和严谨。
“毫芒集阅尽,白编还卷舒”描绘了老翁逐字逐句研读,即使是细小的文字也不放过,卷起又摊开,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深入探究。接下来,诗中提到“五诗讽被底,柳集诵日晡”,老翁不仅读经史,还反复吟咏诗集,直至黄昏。
最后两句“玩物能丧志,圣贤言皦如”引用圣贤之言,指出沉迷于物事可能使人失去志向,以此提醒老翁要有所节制。而“赋受有奇偏,谁能为耘锄”则表达出诗人对老翁独特读书方式的认同,认为这种偏爱和努力值得赞扬,无人能替代他的勤奋耕耘。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老翁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同时也寓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