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军旌传有光辉,马首黄金意气归。
挑尽机头红女泪,又劳天子赐春衣。
护军旌传有光辉,马首黄金意气归。
挑尽机头红女泪,又劳天子赐春衣。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军队中的一幕,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情感的细腻表达。首句“护军旌传有光辉”以“护军旌传”为切入点,点明了场景为军队行进之中,通过“有光辉”三个字,不仅描绘出旗帜在阳光下闪耀的景象,也隐喻着军队的荣耀与威严。
“马首黄金意气归”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士兵,通过“马首”和“黄金”两个意象,既展现了士兵装备的精良,也暗示了他们高昂的士气和归心似箭的心情。这里的“意气归”不仅指身体的回归,更蕴含着精神的回归,表达了士兵对家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挑尽机头红女泪”一句,笔锋一转,从战场的宏大叙事转向了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这里通过“红女”这一形象,可能指的是士兵的妻子或亲人,她们在家中等待丈夫归来,眼含泪水,心中充满担忧与思念。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挑尽”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累积,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对家庭的破坏。
最后,“又劳天子赐春衣”一句,将目光重新拉回了权力中心,通过“天子赐春衣”的描述,不仅体现了皇权的恩泽,也暗含了对士兵及其家人的关怀。这句诗在结构上与前文形成了对比,从战场的艰苦到家庭的温馨,再到皇权的恩惠,展现了多层次的社会结构和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个人与社会、物质与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人言不如意,十事常八九。
君看得意人,夺去亦难守。
子云草玄文,覆瓿人不取。
更喜渊明门,春风五杨柳。
当年富贵士,泯默亦何有。
乃知百世下,静者差得久。
东京数人物,矫矫称袁公。
经纶有能事,早岁初未逢。
何许结蓬茅,草树风淅沥。
幽梦寄一椽,暮雪深几尺。
平田已无路,况复知公门。
人言公苦寒,谓死宁当存。
鸣驺入空谷,暖律破寒冱。
岂伊逢异人,天实起僵仆。
汉明号贤主,杖击无名郎。
冤囚我自理,微绪渠当昌。
摩诘亦可人,六幅写奇事。
浩荡怀远图,徘徊有佳思。
炎天挂空壁,一洗毛骨寒。
意岂在冰雪,高风薄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