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举为君难一节,较晴量雨正年年。
况逢亟待恩膏沛,何暇閒将景物怜。
祈请辄教先比屋,委输安可恃方船。
那当假得洞庭术,鞭起雨工不放眠。
略举为君难一节,较晴量雨正年年。
况逢亟待恩膏沛,何暇閒将景物怜。
祈请辄教先比屋,委输安可恃方船。
那当假得洞庭术,鞭起雨工不放眠。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再叠前韵》。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治理与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利用。
首句“略举为君难一节”,以简练的语言道出了治理国家的不易,引出对治国理政的深思。接着,“较晴量雨正年年”描绘了每年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的情景,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利用。
“况逢亟待恩膏沛,何暇閒将景物怜”两句,进一步强调在国家急需之时,应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而无暇顾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公而忘私的精神。
“祈请辄教先比屋,委输安可恃方船”则反映了朝廷在面对民众需求时,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分配资源,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而不是依赖于大型运输工具,强调了政策执行的效率与公平性。
最后,“那当假得洞庭术,鞭起雨工不放眠”表达了对利用自然法则解决问题的决心,希望借助智慧与努力,如洞庭湖的水利技术,来控制和利用雨水,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展现了对自然力量的尊重与利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民生福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切关注。
春到人间,嫩黄染长条,暖烟晴昼。
未按舞腰,学画妆眉,二八女儿纤瘦。
绛桃秾李携佳伴,陈步障、青红如绣。
过微雨,年年好在,禁烟时候。娇困如酣卯酒。
应恼杀、翩翻燕朋莺友。
绿水灞桥,斜日章台,雪絮乱飘襟袖。
劝伊休管别离事,但赢取、青青依旧。
再相见,清阴渐成数亩。
桂影团团,小山丛底,今年特地收香。
早阵风阵雨,频掩西窗。
一剪辟寒金碎,甚教人、长想容光。
凄凉夜,香篝撤去,孤负华堂。
金菊芙蓉,尽未怕换叶移根,多少思量。
纵素娥老去,肯便相忘。
怪得探芳秋蝶,向翠阴深处回翔。
非迟暮,一枝折得,留待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