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是麟台却佐州,蓬瀛俱称列仙游。
忆分晓色趋天阙,想对春风倚郡楼。
书付塞鸿应易到,人如陇水正分流。
江湖未有归耕处,何日相逢说旅愁。
官是麟台却佐州,蓬瀛俱称列仙游。
忆分晓色趋天阙,想对春风倚郡楼。
书付塞鸿应易到,人如陇水正分流。
江湖未有归耕处,何日相逢说旅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异乡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旅途中的愁绪。开篇“官是麟台却佐州,蓬瀛俱称列仙游”两句,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的名号来形容官员的地位和尊贵,将他们置于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
接着,“忆分晓色趋天阙,想对春风倚郡楼”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朝廷、国都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忆分晓色”,是指清晨时分手中所持之物染上曦光的颜色,用以比喻对远方的思念;“趋天阙”则象征着向往高处,希望一窥朝廷的繁华。下句中的“想对春风倚郡楼”,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之地,对故土春意盎然的怀念。
第三、四两句“书付塞鸿应易到,人如陇水正分流”中,“书付塞鸿”指的是通过边关的传递信息,而“应易到”则表明信息传递的便捷。紧接着,“人如陇水正分流”用来比喻行旅之人的数量众多,如同河水一般,显示了诗人对旅途中人群的观察。
最后两句“江湖未有归耕处,何日相逢说旅愁”,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归乡无期的苦恼与不舍。其中,“江湖未有归耕处”意味着还没有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何日相逢说旅愁”则是对未来能与亲朋好友重逢之时,共同叙旧和诉说旅途中的忧愁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之时的孤独与思念。
悟空塔前双桧树,化龙已上诸天去。
犀牛扇子破多时,欲觅牛儿无觅处。
千年公案重于山,还我牛儿竟不还。
桧树东边结庐者,亦欲置在犀牛间。
画史安能知许事,此中真有西来意。
莫论桧东与桧西,且复还我犀牛儿。
五载西江想东越,兴来欲蹋山阴雪。
眼明见此雪溪图,恍若冰壶贮寒月。
山中之人不可招,千崖万壑皆琼瑶。
长空浩浩绝飞鸟,深林何处寻渔樵。
谪仙有孙有佳趣,蓬莱移得三珠树。
稍待明年春水生,借我纶竿钓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