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永思堂诗为董仲资作》
《永思堂诗为董仲资作》全文
元 / 陶宗仪   形式: 四言诗

子之于亲,思无不至。生育恩深,与天地媲。

一别千古,终养莫遂。永言孝思,思曷有既。

爰陟我屺,爰陟我岵。瞻望莫及,心焉如燬。

露雨降濡,秋春收履。悽怆怵惕,感时抚已。

居处笑语,志意乐耆。书册杯棬,手口泽气。

食而羹只,居而墙只。如将见之,爱悫并致。

我身之存,亲为不死。岂敢一日,忘乃所自。

思继其志,思述其事。思贻令名,作则锡类。

奕奕高堂,奂乎百世。名堂者谁,繄仲资氏。

子孙绳绳,衍休委祉。方来之思,有引勿替。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陶宗仪为董仲资所作的《永思堂诗》,表达了对亲人尤其是父母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孝思。诗中以“子之于亲”开篇,强调了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将其比作天地间最深沉的大爱。诗人感叹与父母的长久分离,未能尽孝,表达了对未能陪伴在父母身边的遗憾和对孝道的永恒追求。

“爰陟我屺,爰陟我岵”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却无法触及父母的场景,内心充满悲痛。“露雨降濡,秋春收履”借自然景象抒发哀思,暗示时光流逝,自己未能及时尽孝。诗人回忆起与父母共度的欢乐时光,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表达出对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食而羹只,居而墙只”进一步强调父母的关爱如同饭菜和房屋一样,无微不至。诗人承诺即使不能亲自相见,也会通过行动和精神上的敬爱来延续这份深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董仲资家族后世的期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先人的美德,让家族声名远播,永续辉煌。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陶宗仪
朝代:元

(1316—?)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猜你喜欢

题于丹徒蛟溪书屋〔逸事〕

去时三月三,来时九月九。

半个鸡头一杯酒,乡亲情谊最长久。

(0)

寄题契世本东溪渔唱亭

落日去层峦,清溪檐轻浪。

呕哑戢柔橹,欸乃发孤唱。

初随飘风起,复逐行云飏。

月色照未阑,滩声杂逾壮。

恐有濯缨人,一听一惆怅。

(0)

咏月当头

霏霜蚀月月魂寒,可奈当头隔雾看。

宫阙天高归已晚,江湖夜永梦将残。

未斜何碍悬银汉,自转休疑失玉盘。

白发丹心人渐老,绕枝乌鹊待谁安?

(0)

八月初十夜即事

雨过云逾霁,夜凉云自流。

明明一天月,飒飒四山秋。

林影纷当户,滩声静入楼。

曲廊聊坐地,莫说是龙州。

(0)

秋江晚渡图

长江西来合巴汉,老客经行几一半。

黄牛峡底回双篙,白鹭洲傍见二髦。

林间不得一屋住,徽之种竹?□处。

累日难为市口赊,常时每□沙头渡。

岂不闻万八千丈之天台,蔓青溪上二女子,山桃已熟红如腮。

当时少年不能去,发白秪漫思归来。

石桥飞流转苍翠,也是东行入沧海。

蓬莱方丈望见之,瑶草丛生久相待。

徂鹤犹然未寄书,还家千年兹在诸。

且从刘伶赴一石,明日五斗君其储。

(0)

金山妙高台

妙高台上金为界,不二门中铁作关。

万古云根擎梵刹,六朝山色入僧阑。

浮沈世事风涛外,突兀楼台宇宙间。

往古兴亡多少恨,夕阳送尽暮钟寒。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