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橑为欂栌,斲楹以为椽。
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
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崙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截橑为欂栌,斲楹以为椽。
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
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崙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隐喻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道德和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
“截橑为欂栌,斲楹以为椽。”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劳作场景,其中“橑”指的是树木的枝条,“欂栌”则是用来支撑屋顶的横梁;“楹”是立柱,而“椽”则是屋顶的横木。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示了建造房屋所需的辛勤劳动和精确计算,隐喻着为达到某种目的或理想所必须付出的努力。
接下来的“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平衡与适度的重要性。这里,“束蒿”即是用草捆绑成束,以此来替代原材料,表现了一种资源利用上的智慧和节约。而“小大不相权”则指的是在取材和使用上必须注意大小的匹配,不能任意取用,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事物比例与平衡的追求。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即使没有外界的干扰,也难免会因为内在结构的问题而导致崩塌或倾倒。这里,“覆”和“颠”都是指房屋倒塌,这强调了即便是精心构建的事物,如果内部不稳固,同样可能会遭遇失败。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生命旅途的艰辛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这里,“解辔”意指放下缰绳,即抛弃原来束缚自己的东西;“弃骐骥”则是放弃良马,代表着放弃了追求世俗上的荣华富贵。接着,“蹇驴鞭使前”表达了一种即便是用最普通的驴来拉车,也要坚持向前行进的决心。
“昆崙高万里,岁尽道苦邅。”这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强调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昆崙山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遥远而又神秘的高峰,而“岁尽道苦邅”则表达了岁月匆匆,人生道路充满艰辛与迷茫。
最后,“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这两句直接指向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解放的愿望。诗人希望能够停止奔波的生活,躺在车轮之下,这里的“车”可能是旅途中的交通工具,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流转。而“绝意于神仙”则表达了一种对超凡脱俗、追求永恒和精神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意义深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