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雨德进欲枉草堂不果以二绝见贻依韵呈政·其一》
《七夕雨德进欲枉草堂不果以二绝见贻依韵呈政·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七月乘槎访戴时,柴门风雨骤成丝。

莫非吾道宜藏拙,无许人间得问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时节,诗人林熙春在风雨中未能前往友人草堂拜访的情景。通过“乘槎访戴”这一典故,隐喻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追求。然而,风雨突至,使得计划落空,诗人对此既感无奈又有所感悟。

首句“七月乘槎访戴时”,点明了时间背景和行动目的,即在七月这个特定的月份里,诗人想要去拜访友人戴某。这里,“乘槎”源自《博物志》中的典故,原指传说中的人乘木筏上天,后引申为访友或求仙之意,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

次句“柴门风雨骤成丝”,描述了突然降临的风雨情景,柴门之外,细雨如丝,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之约阻隔。这里的“骤成丝”生动地展现了风雨来得急促且密集,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莫非吾道宜藏拙,无许人间得问奇”,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遇的反思与感慨。他似乎在思考,是否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应当更加低调内敛,避免过分张扬,以免招致不必要的困扰或误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世间复杂人际关系的无奈与淡然态度,认为不必过分追求奇巧之事,保持一份平和与真实更为重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故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友情、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在风雨交织的背景下,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显得格外深沉而富有哲理。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早发金陵

岸柳悬初旭,江烟锁故城。

人游三日罢,梦带万山行。

历历前朝事,依依过客情。

梁台回首处,认识未分明。

(0)

春去后游留园八首·其三

满庭木石自参差,惟见空枝映碧池。

行到画桥临水处,沈吟不觉立移时。

(0)

庚辰春月国民难中,邮递四川省重庆县祝平内侄婿诗一章

亲朋羁旅各西东,劫后馀生感慨中。

鹏侄寓申报我道,钟孙医病赖恩洪。

双方避难双方苦,两地相思两地同。

万里关山书不达,他年觌面诉离衷。

(0)

春暮杂感

一樽佳酿小园新,才罢迎春又送春。

流水无心滋绿野,落花有梦怨红尘。

年华似客留难住,世事如云认不真。

逢个蜀僧清话久,宛然明月指前身。

(0)

野望

晓烟寒树影昏昏,临水人家静掩门。

菽麦生时见春意,井闾深处豁朝暾。

风光屡变青蘋末,霜气难消乌桕村。

行到水穷无一事,闲云过鸟两忘言。

(0)

题罗两峰梅花小册十首·其六

西泠春树晓离离,老鹤重来未有期。

大好湖山看不足,片云和影落寒漪。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