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三》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馀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记之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当须参意则有激焉·其十三》全文
元 / 清珙   形式: 七言律诗

四十馀年独隐居,不知尘世几荣枯。

夜炉助煖烧松叶,午钵充饥摘野蔬。

坐石看云閒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

有人问我西来旨,尽把家私说向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独自隐居的生活细节,如夜晚以松叶取暖,中午以采摘野蔬充饥,以及闲适地坐在岩石上观赏白云,朝阳下修补僧衣的日常。这些场景不仅体现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自在,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平和。

“四十馀年独隐居”,开篇即点明了隐士的长久隐居生活,暗示了他与世隔绝的时间之长,同时也预示着他在尘世经历的变迁与更迭。接下来的诗句“不知尘世几荣枯”,表达了隐士对尘世变化的无感,强调了他与外界的疏离,以及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满足与享受。

“夜炉助煖烧松叶,午钵充饥摘野蔬”,这两句具体描绘了隐士夜晚以松叶取暖,白天以野蔬充饥的生活情景,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通过这些细节,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之美的隐居世界。

“坐石看云閒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闲适与宁静。他静静地坐在岩石上,欣赏着云卷云舒,而在朝阳的照耀下,他则专注地修补僧衣,这一静一动之间,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平和。

最后,“有人问我西来旨,尽把家私说向渠”,表达了隐士对于外界的好奇与探索,同时也暗示了他愿意分享自己的生活哲学和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对隐士性格的刻画,也是对人与人之间交流与理解的一种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清珙
朝代:元

(1272—1352)元僧。常熟人,字石屋。俗姓温。住当湖之福源。尝作偈云:“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后退居霅溪西之天湖,吟讽自适。有《石屋诗集》。
猜你喜欢

即事·其二

光阴老去漫匆匆,千骑南来岁又穷。

竹瘦固应留晚节,梅开宁亦待春风。

青冥蹭蹬何关我,白发飘萧恐未翁。

毕竟田园归去好,暮云回首自江东。

(0)

元衍曹居士挽诗·其一

与物初无竞,安居不用名。

平生惟下泽,月旦有南评。

岁月惊飘忽,乡闾失老成。

联翩先友记,百代许同声。

(0)

十一月一日早起

怅望淮山落木风,楚天云雾更重重。

粤从西路来东路,倏见三冬过一冬。

貂敝人谁怜季子,楼高吾岂下元龙。

求田问舍今良策,自觉归欤兴颇浓。

(0)

送子就试帖

儿有掌中杯但把,归期苦苦催奕世。

衣冠仍上第公台,元自诗书里面来。

秋色为渠开先我,梁山马首回猿鹤。

莫轻窥蕙帐惊猜,苔步归休亦乐哉。

(0)

三池丁祭宿斋所赋

洙泗微言日夜行,天高地下昨犹今。

□□□□六经意,识得皇皇万古心。

宗庙百官谁不见,朱弦疏越有知音。

同人得似三池盛,属目冠裳俨若林。

(0)

晚对亭

落日下青嶂,归云犹未安。

倚杖无言久,夕阴生翠寒。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