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燕太子丹墓》
《燕太子丹墓》全文
清 / 何栻   形式: 古风

荆卿报知己,太子死社稷。

咄哉樊将军,头颅真可惜。

事成不成谁得知,祖龙之魄为尔褫。

君不见圯桥孺子帝者师,当时乃有博浪椎。

(0)
鉴赏

这首诗《燕太子丹墓》由清代诗人何栻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和燕太子丹的追忆,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与对英雄的敬仰。

首句“荆卿报知己,太子死社稷”,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赴汤蹈火,最终壮烈牺牲,保全了国家社稷。这里不仅赞扬了荆轲的忠诚与勇敢,也表达了对燕太子丹知人善任的肯定。

接着,“咄哉樊将军,头颅真可惜”一句,诗人对樊於期的命运表示惋惜。樊将军是荆轲刺秦王计划中的关键人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其头颅被秦王悬赏,令人扼腕。这一句通过对比荆轲与樊将军的命运,进一步凸显了荆轲的英勇与牺牲精神。

“事成不成谁得知,祖龙之魄为尔褫”则表达了对历史事件不确定性的感慨,以及对秦始皇(祖龙)对英雄的无情镇压的批评。诗人认为,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往往伴随着未知的结果,而这些英雄的牺牲,有时甚至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或回报。

最后,“君不见圯桥孺子帝者师,当时乃有博浪椎”以圯桥孺子(张良)为例,说明历史上不乏有识之士,他们通过智慧与行动,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张良在圯桥上遇到老翁,通过递履之机,展示了其非凡的洞察力和勇气,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这里将张良与荆轲相提并论,既是对荆轲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中那些虽未直接参与重大事件,却以其智慧和行动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思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作者介绍

何栻
朝代:清

清江苏江阴人,字廉昉,号悔馀。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江西吉安知府。工诗古文,善书,兼能画山水。有《悔馀庵集》。
猜你喜欢

秋英十咏·其四鸡冠

浓艳当秋别作春,笼烟泫露自精神。

笑他绛帻标名字,茅店何曾解报晨。

(0)

新秋讨源书屋

书屋俯清流,金风潦水收。

庚馀三伏末,霁快一天秋。

蓼影澄澜漾,花香晓露浮。

启编心始获,为解悯农忧。

(0)

暮春奉皇太后驻跸御园之作

西巡弭节三旬返,南耤乘时千亩耕。

正喜熙春饶艳裔,得迎慈驭驻圆明。

朝烟已傍山村泮,宿雨应催苑卉荣。

今岁田功真庆幸,承欢圣母倍怡情。

(0)

清明

禁火传烟久不行,良辰犹自说清明。

风光澹冶才迷蝶,榆柳悠扬未隐莺。

两宿乍先三月节,一鞭都入七言评。

几回更欲停吟笔,杜牧司勋已擅名。

(0)

玉兰花·其四

一朵银云马上来,半星曾不惹尘埃。

相看果是通身净,何未姮娥月里栽。

(0)

赵北口行宫对雨

行宫卜筑临春湖,轩窗纳远朱栏扶。

凭虚纵目渺无极,如对云梦与具区。

尔时骊龙未吐珠,河伯歌舞丰隆趋。

烟波变幻莫可测,忽成米氏潇湘图。

风中远溆舟人呼,卧波苇叶藏双凫。

我方乐在春畴濡,应接无暇有是乎。

须臾雨止斜阳露,三两扁舟向何处。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