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
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
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
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
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
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
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
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悲壮的离别场景,充满了对战争与英雄的深情和赞美。首句“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表达了战士面对危险时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接着,“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则是说尽管身处绝境,也始终保持着百战不殆的英勇之心。
诗中随后的“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转换了画面,把读者带入了一片生机勃勃又充满历史沧桑的自然景观。这里的“春风吴苑绿”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而“古木剡山深”则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
尾联“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更是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切表达。沧波无限,孤舟渺小,象征着送别之人在茫茫人海中难以寻觅,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壮丽,也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好与离别的情感,情感丰富而又充满力量。
旧业山中路,春风草又青。
雨昏翁仲石,云掩少微星。
州里怀恩泽,乡闾失典型。
高风人仰斗,潜德世留馨。
地卜眠牛兆,囊存相鹤经。
夕阳闲竹浦,秋雨掩柴扃。
下泽车仍在,山阳笛忍听。
我看高士传,谁筑聘君亭。
台柏双枝秀,庭椿一树零。
怀贤空洒泪,忍诵蔡邕铭。
牵舟西南上,所往非一程。
今日到湘东,日出潭水明。
推篷见青山,依依如送行。
时当长养节,好鸟声和鸣。
仰视天宇阔,俯临川上平。
薰风飒然至,洗我浮世情。
古人不可见,所见惟虚名。
毋为计宠辱,顿使此心惊。
白首非少年,还山学隐仙。
时寻羡门子,飞佩声珊然。
春来桃花岩,看云随处眠。
五城非迥绝,三岛遥勾连。
闲中攀碧萝,直上昆崙巅。
黄鹤东南来,叫破万里天。
松弦翠涛响,泉沫珠颗圆。
丹光射白日,芝草摇晴烟。
伴鹿坐花雨,呼龙耕玉田。
久怀冲举愿,永谢尘世缘。
寄言霜台客,可以同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