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落白水,野路覆红叶。
山边四五家,日暮烟火白。
归牛认深巷,行客指新月。
村田旱伤馀,老稚筋力竭。
方今冬序初,饘粥傥未缺。
雪霜且已来,卒岁谅何策。
溪桥落白水,野路覆红叶。
山边四五家,日暮烟火白。
归牛认深巷,行客指新月。
村田旱伤馀,老稚筋力竭。
方今冬序初,饘粥傥未缺。
雪霜且已来,卒岁谅何策。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村落的宁静与生活的艰辛。首句“溪桥落白水”,以白水倒映在溪桥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画面。接着“野路覆红叶”则将视角转向了蜿蜒的乡间小路,红叶铺满,增添了几分秋意的色彩。
“山边四五家,日暮烟火白”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山村景象,傍晚时分,几户人家升起炊烟,温暖而祥和。接下来,“归牛认深巷,行客指新月”通过归家的牛群与指向新月的行客,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赋予了时间的流动感。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而揭示了生活的不易。“村田旱伤馀,老稚筋力竭”描述了因干旱导致农田受损,老人和孩子都因为劳作而筋疲力尽的现实。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状况的隐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最后,“方今冬序初,饘粥傥未缺。雪霜且已来,卒岁谅何策”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生活困境的思考。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粮食是否充足成了一个大问题;而雪霜的到来,无疑会加剧生活的困难。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展现了山中村落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元代文学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的特点。
驱车戒行迈,复此官道周。
昔来冰雪交,今还风日柔。
青骢系柳枝,好鸟鸣相求。
冠盖罗四筵,眷言各绸缪。
感此自难别,况怀瓜葛忧。
清源雄剧地,南北当襟喉。
选代苦不易,眷毗良以优。
暂割骨肉恩,且为旬月留。
长安富车马,迟尔看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