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烟霞洞二章·其二》
《烟霞洞二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飒飒枯枝响玉髇,瘦峰如笋卓青骹。

缒藤海眼探龙藏,佩钺松心断虎巢。

明水半盂真宰鉴,浑仪一握泰西包。

僧眉如雪长过耳,老与空钟守烂匏。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隐逸图景。首句“飒飒枯枝响玉髇”,以风声与枯枝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瘦峰如笋卓青骹”一句,将山峰比作挺拔的竹笋,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峻峭与挺立,同时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缒藤海眼探龙藏,佩钺松心断虎巢”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缒藤”、“龙藏”、“佩钺”、“松心”和“虎巢”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探险者的勇猛与智慧,也寓意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这里的“龙藏”和“虎巢”分别象征着深邃的洞穴和隐秘的居所,而“缒藤”和“佩钺”则是探索者行动的工具与标志。

“明水半盂真宰鉴,浑仪一握泰西包”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探索与认知的思考。这里“明水半盂”比喻清晰的洞察力或知识的点滴积累,“真宰鉴”则暗示了真正的智慧或真理的镜子;“浑仪一握”则可能指复杂的天文仪器被简化为一手可握,象征着复杂事物的简化理解或掌握。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对知识、真理和宇宙奥秘的追求与探索。

最后,“僧眉如雪长过耳,老与空钟守烂匏”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形象,他的眉毛如同雪白,垂至耳侧,与山林的静谧和谐共生。他与“空钟”和“烂匏”相伴,可能象征着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世间繁华的淡然态度。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自然美、探索精神和哲思的山林世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知识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和诸父老喜晴四首·其二

云敛巫山洗碧天,月凉宴集小楼前。

葛巾皂帽寻常过,关吏曾无索酒钱。

(0)

涉江采芙蓉

美人隔千里,四德齐凤凰。

声韵谐律吕,文绮动辉光。

梧叶飘金井,游子之何方。

十书不一到,情如针刺伤。

(0)

春日读姻亲瑶石黎内翰与傅丁戊山人诗因并奉怀

太史清才谁可拟,山人丽藻世同珍。

文园久切瞻台斗,莲社长悬梦葛巾。

海内交游稀见面,天涯吟望可怜春。

夭桃树下暗相忆,何事流莺啼更频。

(0)

追书张方伯封君平湖号卷二首·其一

梓庭遗泽恨,姜渡野芳情。

春晏长兰媚,风徐一鹭轻。

恩波天上荡,光岳槛边明。

夜半洲前笛,如闻咽濑声。

(0)

出京

献书此日出神州,残雪飞花满敝裘。

万里归心悬白发,三年离恨忆沧洲。

驱驰南北成多病,感慨烽烟欲倦游。

何处买山堪寄傲,丹砂吾拟问罗浮。

(0)

雨中怀友

客里秋风叹索居,况兼旬雨更愁余。

故园正值黄花候,京国偏逢落雁初。

袁绍未收襄北盗,相如犹对茂陵书。

风尘荏苒归何日,无限羁怀祇自纾。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