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清才谁可拟,山人丽藻世同珍。
文园久切瞻台斗,莲社长悬梦葛巾。
海内交游稀见面,天涯吟望可怜春。
夭桃树下暗相忆,何事流莺啼更频。
太史清才谁可拟,山人丽藻世同珍。
文园久切瞻台斗,莲社长悬梦葛巾。
海内交游稀见面,天涯吟望可怜春。
夭桃树下暗相忆,何事流莺啼更频。
这首诗是明代陶益所作的《春日读姻亲瑶石黎内翰与傅丁戊山人诗因并奉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文学才华的赞美。
首联“太史清才谁可拟,山人丽藻世同珍”赞美友人的文学才华如同太史公的清雅之才,与山人(隐士)的华丽辞藻一样,为世人所珍视。这里将友人的才华与古代文人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颔联“文园久切瞻台斗,莲社长悬梦葛巾”进一步表达对友人的仰慕之情。文园指的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居所,台斗则是指文坛领袖,这里暗示友人如同司马相如一般,是文坛的佼佼者。莲社则指东晋时期诗人谢灵运等人结社吟诗的场所,葛巾是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这里用“梦葛巾”表达了对友人文学活动的向往和怀念。
颈联“海内交游稀见面,天涯吟望可怜春”抒发了与友人相聚不易的感慨。海内交游稀,说明朋友分散各地,难得一见;天涯吟望可怜春,则表达了在远方眺望春天美景时,却只能独自怀念友人的孤独心情。
尾联“夭桃树下暗相忆,何事流莺啼更频”以夭桃树下的回忆和流莺的啼鸣作为结尾,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夭桃树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而流莺的啼鸣则增添了哀愁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野水弯环,空烟澹薄,孤亭尚恋斜晖。
游骢散后,幽寻尘外偏宜。
暗想南湖雁影,翩然冲雪独吟时。
萧闲境,冷怀高韵,襟抱谁知。
今我瘦藤倦倚,对女墙西畔,隐约山眉。
虚廊坠叶,从前爪印都迷。
换尽芦湾细柳,一枝不借暝鸦栖。
夷门路,闷拈新句,遥寄相思。
已矣金牌,叹黄龙痛饮,此志终乖。
谁令雨河尽弃,并弃江淮。
机危祸惨,问苍苍、何意生才。
空恸惜、风波狱底,英魂毅魄长埋。
当日精忠赐字,幸小朝气振,康构心开。
长驱背峞劲旅,敌焰应摧。
权奸卖国,任中原、板荡兴哀。
侥幸煞、强邻酌酒,免教胆落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