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贤哲起高风,五百人间未易逢。
寄语希夷莫耽睡,华山今又属泉翁。
古今贤哲起高风,五百人间未易逢。
寄语希夷莫耽睡,华山今又属泉翁。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名为《访甘泉小华山(其二)》。诗中蕴含着对古代贤哲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古今贤哲起高风”,开篇即以“贤哲”二字点明主题,赞美了历史上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物,他们如同高山一般,引领着时代的风气。“起高风”三字生动描绘出这些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卓越地位和深远影响。
“五百人间未易逢”,接着诗人感叹于这样的贤哲之士在人世间实属难得,强调了他们的稀有与珍贵。这里的“五百”并非实指,而是用以夸张,强调其难遇的程度。
“寄语希夷莫耽睡,华山今又属泉翁。”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感慨。诗人借用“希夷”这一道家哲学概念,意指隐居或超脱世俗的境界,提醒人们不应沉溺于安逸之中,而应保持警醒和追求。同时,通过“华山今又属泉翁”的描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以及对自然永恒与人类短暂存在之间对比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哲的颂扬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修养以及自然与时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烦暑避蒸郁,居闲习高明。
长风自远来,层阁有馀清。
散洒纳凉气,萧条遗世情。
奈何誇大隐,终日系尘缨。
宫中月明何所似,如积如流满田地。
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昭阳昨夜秋风来,绮阁金铺情影开。
藻井浮花共陵乱,玉阶零露相裴回。
稍映明河泛仙驭,满窗犹在更衣处。
管弦回烛无限情,环佩凭栏不能去。
皎皎苍苍千里同,穿烟飘叶九门通。
珠帘欲卷畏成水,瑶席初陈惊似空。
复值君王事欢宴,宫女三千一时见。
飞盖愁看素晕低,称觞愿踏清辉遍。
江上无云夜可怜,冒沙披浪自婵娟。
若共心赏风流夜,那比高高太液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