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小儿》
《忆小儿》全文
宋 / 蔡戡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

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

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

恍若闻儿声,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

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忆小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父亲对远行在外的孩子深切的思念与关怀。

首句“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点明了诗人作为中年人,再次送别孩子外出求学或为生活奔波,既有欣喜于孩子成长的喜悦,也夹杂着对分离的哀伤。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同身受。

接着,“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描述了孩子幼小却已懂得父亲的关爱,以稚嫩的动作表达对父亲的依恋。这一幕温馨而动人,体现了亲子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与悲伤,离别的痛苦让人心绪难平。接下来,“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则透露出对孩子的担忧,担心孩子在外的健康与安全,这份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耳边似乎回响着江水的潺潺声,这声音仿佛是孩子在远方的呼唤,让诗人更加思念。诗人仿佛能听到孩子的声音,感觉孩子就在眼前,这种幻觉中的亲近,更增加了思念的深度。

最后,“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深切思念与担忧,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为了生活和责任,不得不继续前行。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情与牵挂,以及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与坚持,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哲理。

作者介绍

蔡戡
朝代:宋   字:定夫   籍贯:福建仙游   生辰:1141—1182

蔡戡(1141—1182),南宋官吏。字定夫,福建仙游人,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
猜你喜欢

石塘观鱼似谢伯昭伯礼

嘈嘈冰戛川,濊濊鱼在罧。

潜逃欲无所,渔罟来闯闯。

鳞鬐见蹙迫,首尾相藉枕。

猿穷不择木,鹿死不择音。

尔鱼自有神,胡不游广深。

(0)

暮春

众芳丽春辉,夭冶眩红紫。

纷纷儿女情,围香醉罗绮。

笙箫夜呜呜,申旦欢未已。

鶗鴂何处鸣,繁华总流水。

谁知摇落时,可以观物理。

(0)

次张斯道学士韵

不是金华眠石化,成群远出黑山阴。

苏郎一去无人管,散入寒烟野草深。

(0)

次卢疏斋韵

不听琵琶久,携琴为写忧。

黄钟明月夜,青冢白云秋。

悲怨当时语,凄凉此日愁。

曲终意不尽,鸣雁过幽州。

(0)

史馆暮春有感呈承旨野庄公

满箧诗章未必传,微官束缚正堪怜。

蘼芜满院又三月,苜蓿堆盘无一钱。

洛邑家书黄犬上,巴山旧业子规前。

夜听儿女青灯话,似觉朱颜老去年。

(0)

交趾朝地驿即事

帝德尧同大,山河共一天。

玺书行万里,铜柱又千年。

赤帜明云际,乌衣拜马前。

舞阶干羽在,未必赖楼船。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