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
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
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
恍若闻儿声,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
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
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
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
恍若闻儿声,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
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所作的《忆小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父亲对远行在外的孩子深切的思念与关怀。
首句“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点明了诗人作为中年人,再次送别孩子外出求学或为生活奔波,既有欣喜于孩子成长的喜悦,也夹杂着对分离的哀伤。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同身受。
接着,“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描述了孩子幼小却已懂得父亲的关爱,以稚嫩的动作表达对父亲的依恋。这一幕温馨而动人,体现了亲子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与悲伤,离别的痛苦让人心绪难平。接下来,“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则透露出对孩子的担忧,担心孩子在外的健康与安全,这份牵挂之情溢于言表。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描绘了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耳边似乎回响着江水的潺潺声,这声音仿佛是孩子在远方的呼唤,让诗人更加思念。诗人仿佛能听到孩子的声音,感觉孩子就在眼前,这种幻觉中的亲近,更增加了思念的深度。
最后,“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深切思念与担忧,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为了生活和责任,不得不继续前行。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无奈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深情与牵挂,以及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与坚持,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