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东溪雨脚催,行窝聊驻白云隈。
机舂堰水翻晴雪,梵起潮音激暗雷。
遥看省郎双节过,暂为山主一尊陪。
诗成却恐阴何笑,拨尽纷纷石鼎灰。
路转东溪雨脚催,行窝聊驻白云隈。
机舂堰水翻晴雪,梵起潮音激暗雷。
遥看省郎双节过,暂为山主一尊陪。
诗成却恐阴何笑,拨尽纷纷石鼎灰。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行的画面。首句"路转东溪雨脚催",通过"雨脚催"形象地写出雨后的山路湿滑,仿佛雨点在催促行人加快脚步。"行窝聊驻白云隈",诗人选择在白云缭绕的山腰小憩,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宁静心境。
"机舂堰水翻晴雪",运用比喻,将春水推动水车转动的声音比作晴天里的雪花翻飞,生动描绘了山村田园的生机与活力。"梵起潮音激暗雷",则以寺庙的诵经声比喻为潮音,与暗雷相激,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氛围。
"遥看省郎双节过",省郎指的是官员,此处可能指过往的官员,诗人远望他们带着官职标志的仪仗走过,展现了山居者的淡然态度。"暂为山主一尊陪",诗人自谦为山中主人,陪伴着过往的官员饮酒,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好客。
最后,"诗成却恐阴何笑,拨尽纷纷石鼎灰",诗人担心自己的诗作不够出色,会被山中的隐士嘲笑,于是专心致志地拨弄石鼎烹茶,希望借此激发创作灵感,避免尴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所见,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仕途的微妙态度,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和心境。
李渤筑长堤,三千五百尺。
为我绝平湖,遂识柴桑宅。
高人淡无营,小室自生白。
倚壁横两床,并坐可四客。
时闻苍蝇馆,不厌蜗牛馘。
谁知湖尾山,抱负萦水石。
繁阴庇芳姿,收拾在几席。
天地本高明,胸次有宽窄。
固应世外境,颇与俗眼隔。
我欲为君留,雨意良霂霢。
对眠分小窗,夜语要剧会。
须臾携被来,更待风雨夕。
高后王诸吕,汉鼎几半倾。
绛侯入北军,有意诛鲵鲸。
兵缠未央殿,血溅长安城。
禄辈仅诛灭,四海殊雷惊。
唐家女主祸,未可方西京。
艾猳剪宗枝,贼计殊未成。
三思本么么,白面不足黥。
举朝无直节,但畏罗织刑。
梁公挟大计,赤手无寸兵。
为言不祔姑,祸止谈笑平。
功比汉诸人,优劣不用评。
事苟以理胜,口舌亦可争。
师曲举必败,势力未易凭。
老妇虽至愚,理在见自明。
不然此危邦,讵可一言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