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后王诸吕,汉鼎几半倾。
绛侯入北军,有意诛鲵鲸。
兵缠未央殿,血溅长安城。
禄辈仅诛灭,四海殊雷惊。
唐家女主祸,未可方西京。
艾猳剪宗枝,贼计殊未成。
三思本么么,白面不足黥。
举朝无直节,但畏罗织刑。
梁公挟大计,赤手无寸兵。
为言不祔姑,祸止谈笑平。
功比汉诸人,优劣不用评。
事苟以理胜,口舌亦可争。
师曲举必败,势力未易凭。
老妇虽至愚,理在见自明。
不然此危邦,讵可一言兴。
高后王诸吕,汉鼎几半倾。
绛侯入北军,有意诛鲵鲸。
兵缠未央殿,血溅长安城。
禄辈仅诛灭,四海殊雷惊。
唐家女主祸,未可方西京。
艾猳剪宗枝,贼计殊未成。
三思本么么,白面不足黥。
举朝无直节,但畏罗织刑。
梁公挟大计,赤手无寸兵。
为言不祔姑,祸止谈笑平。
功比汉诸人,优劣不用评。
事苟以理胜,口舌亦可争。
师曲举必败,势力未易凭。
老妇虽至愚,理在见自明。
不然此危邦,讵可一言兴。
这首诗《过狄梁公墓》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狄仁杰的深切缅怀与高度评价。
诗中首先提到“高后王诸吕,汉鼎几半倾”,借汉朝吕氏家族篡权的事件,引出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接着,“绛侯入北军,有意诛鲵鲸”一句,赞扬了周勃(字子房,历史上著名的“绛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意图清除威胁国家稳定的势力。随后,“兵缠未央殿,血溅长安城”描绘了权力斗争的激烈与残酷,而“禄辈仅诛灭,四海殊雷惊”则强调了此类事件对整个国家的巨大震动。
接下来,诗中转向唐朝,提到了武则天的统治及其带来的影响,“唐家女主祸,未可方西京”。然后,通过“艾猳剪宗枝,贼计殊未成”这一句,赞美了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力挽狂澜,成功削弱了反对势力,保护了皇室的安全。紧接着,“三思本么么,白面不足黥”讽刺了另一位重要人物李隆基(即唐玄宗)的早期形象,暗示其后来的成就并非偶然。
诗的下半部分,周紫芝表达了对狄仁杰的敬仰之情,“举朝无直节,但畏罗织刑。梁公挟大计,赤手无寸兵”,指出朝廷中缺乏正直之士,而狄仁杰却能凭借智慧和勇气,不借助武力,成功应对危机。“为言不祔姑,祸止谈笑平”描述了狄仁杰处理问题时的从容与智慧,使得原本可能引发的大祸得以化解。“功比汉诸人,优劣不用评。事苟以理胜,口舌亦可争”进一步强调了狄仁杰的功绩,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道理而非武力。
最后,“师曲举必败,势力未易凭。老妇虽至愚,理在见自明。不然此危邦,讵可一言兴”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的担忧,认为依靠歪门邪道或仅凭势力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强调了理性和正直的重要性。整首诗不仅是对狄仁杰个人的颂扬,也蕴含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