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谁怜,才几日、鬓中堆雪。
则除是、猧儿曾见,鹦哥能说。
过眼花随流水去,断肠人向西风别。
助凄凉、枕上笛声悲,灯明灭。情已尽,犹啼血。
言不尽,空存舌。似残莺宛转,冷泉幽咽。
梦醒忽惊时序改,愁来不信乾坤阔。
再休将、醉墨写相思,生绢裂。
落魄谁怜,才几日、鬓中堆雪。
则除是、猧儿曾见,鹦哥能说。
过眼花随流水去,断肠人向西风别。
助凄凉、枕上笛声悲,灯明灭。情已尽,犹啼血。
言不尽,空存舌。似残莺宛转,冷泉幽咽。
梦醒忽惊时序改,愁来不信乾坤阔。
再休将、醉墨写相思,生绢裂。
这首《满江红》以沈丰垣的新词为引,次洪昉思韵,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与人生的感慨。开篇“落魄谁怜”便点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才几日、鬓中堆雪”,岁月无情,白发悄然爬上鬓角,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则除是、猧儿曾见,鹦哥能说”,通过对比,强调了语言与情感的隔阂,即使是最亲近的动物也无法完全理解人类复杂的情感。接下来“过眼花随流水去,断肠人向西风别”,运用自然景象的变迁来比喻人生的离散与无常,花开花落,人聚人散,皆如流水般不可逆转。
“助凄凉、枕上笛声悲,灯明灭”,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哀愁的氛围,笛声在寂静的夜晚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伤,而昏暗的灯光忽明忽灭,增添了几分凄迷与无奈。这一段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中寻求慰藉,却只能通过音乐和微弱的灯火来寄托情感的场景。
“情已尽,犹啼血。言不尽,空存舌”,情感已经耗尽,即便心中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血泪,无法倾诉。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似残莺宛转,冷泉幽咽”,以自然界中的鸟鸣与泉水声来象征主人公内心的哀伤与挣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梦醒忽惊时序改,愁来不信乾坤阔”,梦醒后发现时间无情地改变了一切,即使是面对广阔的天地,心中的愁绪也难以排解。这里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困境的无力感。
最后“再休将、醉墨写相思,生绢裂”,劝诫自己不要再用酒后的狂热文字来表达相思之情,因为那只会让人心更痛,甚至可能导致生绢(纸张)的撕裂。这句话既是对自我情感控制的提醒,也是对过往情感经历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个人情感、生命体验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情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炎暑方阑,忽惊眼、庭前一叶。
报新秋、蝉鸣深树,日暮悲切。
叹息人世千年事,空老却英雄豪杰。
□□□、□□□□□,□□□。门掩后,孤灯灭。
圜窗照,清夜月。静思量,教人愁肠结。
几时恩诏归田里,丝纶随处少遮迾。
莫道他、渭水子牙翁,胸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