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游历后,真爱野人风。
已梦追前鹿,曾痴逐二童。
焚香读骚些,鼓瑟对幽丛。
笑我愚妻子,安心学陆通。
半生游历后,真爱野人风。
已梦追前鹿,曾痴逐二童。
焚香读骚些,鼓瑟对幽丛。
笑我愚妻子,安心学陆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晚年选择隐居,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通过“半生游历后”的叙述,诗人回顾了自己过去的漂泊生涯,最终在晚年找到了内心的归宿——“真爱野人风”。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从外界繁华到内心平静的深刻变化。
“已梦追前鹿”可能暗喻了诗人过去追逐功名利禄的生活状态,而“曾痴逐二童”则可能是对年轻时单纯快乐生活的回忆。这两句通过梦境和往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追求外在成功到寻求内在平和的心路历程。
“焚香读骚些,鼓瑟对幽丛”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焚香读书,弹奏古琴,面对幽静的丛林,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氛围。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对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与传承。
最后一句“笑我愚妻子,安心学陆通”,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和家庭的某种自嘲,同时也透露出他决心追随古人陆通(可能指陆通,即陆机,晋代文学家)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这种决绝的态度,显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坚定追求和对传统智慧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从世俗到隐逸的心灵之旅,以及对自然、文学和传统价值观的深深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