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答献上人卷》。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佛法造诣和对禅学的精妙体悟。
"衲衣禅客袖篇章,江上相寻共感伤。"
这里描绘了一位穿着补钉僧衣的禅师,其袖中藏书,这位禅师在江边游走,与诗人共同沉浸于对佛法的追求和感慨之中。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文人们与僧侣交往相互研讨佛理的情景。
"秦甸乱来栖白没,杼山空后皎然亡。"
"秦甸"指的是古代秦王宫殿的遗址,这里化用为历史沧桑的象征,表达了对过往时代的无尽感慨。"栖白没"则是形容历史被尘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杼山空后皎然亡"中的"杼山"可能指的是某座寺庙或道观,而"空后"意味着时间流逝,一切都归于虚无。
"清留岛月秋凝露,苦寄巴猿夜叫霜。"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清留岛月"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而"秋凝露"则是秋天的露水,象征着纯净而又稍纵即逝的美好。"苦寄巴猿夜叫霜"中的"巴猿"可能指的是某种动物,它在深夜中发出悲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楚。
"珍重南宗好才子,灰心冥目外无妨。"
这两句则是对佛学中的南宗(即禅宗)的赞美,认为它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才子。"灰心"意味着心灵的清净,而"冥目"则象征着内心的明澈和超脱世俗的智慧。最后的"外无妨"表达了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自信与满足,认为在这种境界中,外界的一切纷扰都无法干扰。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佛学知识和禅理领悟,更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个人情感和精神追求的深刻反思。
怪东风太早,未灯夕放琼花。
是何处瑶姬,来看玉树,光彩交加。
*人但知三白,喜新年、天意荐休嘉。
肯念兵屯北塞,谁上表,贺南衙。
西斜日影帘牙。
又被黑云遮。
叹病骨支离,别怀萧索,空负年华。
鳌山已成春梦,归去来,空谷卧烟霞。
却笑昌黎才子,浪吟逐马随车。
乍到蓉城路。
听儿童歌谣德政,感恩如父。
好人西京循吏传,谁道今人非古。
留遗爱、甘棠佳树。
节操冰霜清凛凛,看和风、吹作阳春雨。
程去速,遽如许。
我来不见空怀伫。
望彼美、碧云暮合,草萋南浦。
信是有才供世用,敢择东西何处。
又谁念、婴儿思乳。
不恨使君吾不识,恨使君不与吾相辅。
聊寄意,短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