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松月》
《松月》全文
元 / 明本   形式: 七言律诗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0)
鉴赏

这首诗以“松”与“月”为主题,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之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松与月赋予了生命与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

首句“天有月兮地有松”,开篇即点出主题,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松树并存,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着,“可堪松月趣无穷”,表达了对这种自然景象的喜爱与赞美,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无尽趣味。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松树与月亮之间的互动。松树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光辉,月亮则孕育着兔子的形象,而月亮又似乎拥抱着一颗明珠,使松树化身为龙。这些奇特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创造力。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境。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松树仿佛在悬挂着僧人的袈裟,象征着宁静与超脱。同时,松树也仿佛进入了禅定的状态,与月光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最后,“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以老僧的视角,点明了松与月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老僧的微笑,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也是对自然万物间和谐共生的赞叹。这句诗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和谐秩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松与月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对宇宙和谐秩序的追求。

作者介绍
明本

明本
朝代:元   号:中峰   籍贯:钱塘(今杭州)   生辰:1263—1323

明本(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猜你喜欢

马桥秋月

石梁横卧清溪曲,波光上下风吹绿。

海东推上月轮来,鳞龙闪闪浮寒玉。

昔人呼为饮马泉,至今饮者谁投钱。

吟馀不觉露华重,桂花香堕绡衣寒。

(0)

句·其五

罗列全如斗极星。

(0)

饯江东绣使庸斋赵玉堂二首·其二

福星分野大江东,道味蓬山聚话中。

漠漠暮云诗兴感,依依何日酒樽同。

虚心无我爰咨度,养气知言协粹冲。

望切衮归基宥密,可能无梦到周公。

(0)

题丹见庞居士图·其二

岩前花发四时春,岩下风光日日新。

大化周流常不息,谁能伴汝说无生。

(0)

题李氏敬聚堂·其六

人言尔祖玉蕴石,传到儿孙蓝出青。

眼底桐枝多秀色,早令授业各专经。

(0)

雪后赠雪苑师·其三

千嶂崔嵬雪里看,东风一夜捲馀寒。

岩前溜玉知多少,涨起西江十八滩。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