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幽人不受呼,低头屈膝对双株。
半空翠色连苍蔼,片石清阴转白驹。
兀坐似忘浮世事,乍逢应讶列仙癯。
庐山五老峰前路,还有云巢似此无。
松下幽人不受呼,低头屈膝对双株。
半空翠色连苍蔼,片石清阴转白驹。
兀坐似忘浮世事,乍逢应讶列仙癯。
庐山五老峰前路,还有云巢似此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松下隐士的画面,诗人蓝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林中一位独自打坐的樵夫形象。首句“松下幽人不受呼”刻画了人物的孤寂与超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喧嚣不闻不顾。接着,“低头屈膝对双株”描绘了他专心致志砍柴的情景,动作虽简单,却透露出坚韧与专注。
“半空翠色连苍蔼”描绘了松树与天空的交融,绿色的松枝与苍茫的云雾相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而“片石清阴转白驹”则以时间的流逝——白驹过隙,暗示了隐士在静谧中的时光悄然流逝。
“兀坐似忘浮世事”进一步强调了人物的超脱,他仿佛忘记了尘世的纷扰,沉浸在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之中。最后一句“乍逢应讶列仙癯”借来访者的惊讶,赞美了隐士如仙风道骨般的清瘦形象,同时也暗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将松下樵者的形象和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金銮学士,天上归来、兰舟小驻芜城。
供奉新词,几度惯赋鸣筝。
相逢沉郎绝艺,为尊前、细写余情。
问何似,似秦关雁度,楚树蝉鸣。
我亦从来多感,但登山临水,慷慨愁生。
一曲哀弹,只遣髯变魂惊。
行期买花载酒,趁秋高、月明风清。
须尽醉,听江头、肠断数声。
正荒寒似逃空谷,佳人又话离别。
风低白草天无际,漠漠平沙如雪。心欲折。
看落日飞鸿,一线明还灭。长歌激烈。
把湖海襟期,关山风物,取次付弹铗。
毛锥子,千古钻研搜刔。谁知更比鸠拙。
仲宣不作登楼赋,闲杀一天秋色。珊佩玦。
羡公去鸣驺,醉上长安陌。予怀转结。
怕紫塞寒深,碧云暮合,酒醒见明月。
紫宸朝罢,东风吹到谪仙家。貂裘抖擞尘沙。
一室窗明几净,人境独清华。
有息斋名画,殿帅高茶。主人意佳。道分手、即天涯。
何事相逢不饮,戚戚嗟嗟。
黄封旋拆,有鹅腊、鸡朐与兔羓。公不饮、孤负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