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月夜二首·其一》
《月夜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山泉堕清陂,陂月临静路。

惜哉此佳境,独赏无与晤。

埭口哆陂阴,要予水西去。

呼僮拥草垡,复使东南注。

(0)
翻译
山泉从高处跌落清澈的池塘,池塘边的月光映照在宁静的小路上。
多么可惜,这如画的美景,只能独自欣赏,无人相伴。
堤坝口在阴影中张开,引导泉水向西流去。
我呼唤童仆,一起搬动草堆,让水流转向东南方。
注释
山泉:源自山涧的泉水。
陂:池塘。
静路:安静的道路。
惜哉:可惜啊。
佳境:美好的景色。
独赏:独自欣赏。
晤:会面,共赏。
埭口:堤坝的开口处。
哆:张开。
陂阴:池塘的阴凉处。
要予:引导。
水西去:水流向西。
呼僮:呼唤童仆。
拥:搬动。
东南注:流向东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夜景,诗人在月光下独自欣赏着自然之美。开头两句“山泉堕清陂,険月临静路”通过对山间泉水和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宁静的氛围。"惜哉此佳境,独赏无与晤"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美好景致的珍惜之情,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的孤独。

接下来的两句“埭口哆険阴,要予水西去”则描绘出小溪汇流成河,向着远方延伸的情景。"呼僮拥草垡,复使东南注"中的“呼僮”通常解作招呼随从,而这里可能是诗人在呼唤自然之声,“拥草垡”则形象地表达了溪水绕过草丛的景象,最后一句则强调了水流的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山泉、月光和溪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徜徉于自然之中的情怀,以及他对这宁静夜景的深切感受。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以其特有的豪放风格,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赠拆字嗅衣相士·其二

阿英薰蒸透肌理,不洁未蒙好西子。

芙蓉浪中蔷薇水,苏合蜣螂忘彼己。

马嵬新袜钓新月,腥臊千年天地裂。

是间曾著鼻孔么,梅香窦臭无如何。

(0)

保涿州三诗·其二楼桑

我过梁门城,楼桑在其北。

玄德已千年,青烟绕故宅。

道傍为挥泪,徘徊秋风客。

天下卧龙人,多少空抱膝。

(0)

夜走

鲸波万里送归舟,倏忽惊心欲白头。

何处赭衣操剑戟,同时黄帽理兜鍪。

人间风雨真成梦,夜半江山总是愁。

雁荡双峰片云隔,明朝蹑屩作清游。

(0)

有感呈景山校书诸丈

北风吹春草,阳乌日已至。

天时岂云爽,人事胡乃异。

三月方皇皇,衣冠道如坠。

栋挠榱桷折,木颠桢干悴。

大者怀端忧,燋头求室燬。

小者嗟行役,泥涂跋其尾。

长平与新安,露胔如栉比。

赋分本尔殊,适与天时值。

哲人处明夷,致命以遂志。

但令守吾贞,死生浩无愧。

(0)

发高沙·其二

城子河边委乱尸,河阴血肉更稀微。

太行南北燕山外,多少游魂逐马蹄。

(0)

和韵送逸轩刘民章

少日屠龙事已劳,送人千里发江涛。

蓬莱地近风方细,阊阖门开日正高。

春里看花须款款,雨中剪韭且陶陶。

金吾已办长安月,双凤扶云立海鳌。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