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笺小草墨痕斜,句法来从和靖家。
吟赏岂无神助笔,护持疑有物司花。
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
多少邦人沾剩馥,愿碑遗爱永传誇。
短笺小草墨痕斜,句法来从和靖家。
吟赏岂无神助笔,护持疑有物司花。
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
多少邦人沾剩馥,愿碑遗爱永传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其七)》。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
“短笺小草墨痕斜,句法来从和靖家。”这里,“短笺”指的是简短的书信或诗稿,而“小草”则是谦称自己的诗歌作品不才。"墨痕斜"表达了文字间流露出的一种淡雅与含蓄。"句法来从和靖家"则显示了诗人对前代诗人和靖的诗风有所借鉴,并且自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得到了神灵的帮助。
“吟赏岂无神助笔,护持疑有物司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吟咏自己或他人的佳作时,似乎感到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辅佐他的创作。同时,也怀疑是否有某种物质或是精神的存在,在默默地保护着这些美丽的花朵。
“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诗人通过这两句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听到山间鸟鸣而联想起其他事物,或者是说不要让外界的干扰影响到自己的情感和创作。同时,“便忆河豚饱荻芽”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或是一种对于平淡生活的怀念。
“多少邦人沾剩馥,愿碑遗爱永传誇。”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给后世带来美好的影响,同时也期望这种美好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瑞香花的赠送和欣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以及他对于自然、友情与文化传承的独到见解。
雨雪雨雪,凄风如刀,我行中野,而无缊袍。
我寒我饥,谁复我知。四无人声,但闻熊罴。
罴欲攫我,罴复夺我。我身茕茕,进退不可。
进固难矣,退亦何止。还望旧乡,远隔江海。
江波汤汤,海波洋洋。我思我乡,死也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