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半日閒难得,已借僧床十日眠。
建茗几烹严子濑,牙香初散富春烟。
诸侯传食端堪愧,山水嬉游是夙缘。
杯酒未将疑老衲,醉中元亦有真禅。
浮生半日閒难得,已借僧床十日眠。
建茗几烹严子濑,牙香初散富春烟。
诸侯传食端堪愧,山水嬉游是夙缘。
杯酒未将疑老衲,醉中元亦有真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严州天宁寺短暂居停的体验与感悟。首句“浮生半日闲难得”,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对短暂闲暇时光的珍视,流露出对日常忙碌生活的厌倦与向往。接着,“已借僧床十日眠”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寺院宁静生活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在此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
“建茗几烹严子濑,牙香初散富春烟”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煮茶品茗的场景,以及茶香与烟雾交织的氛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严子濑和富春烟分别指代了严子陵钓台和富春江的烟波,这些自然景观与茶香、烟雾相映成趣,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诸侯传食端堪愧,山水嬉游是夙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权贵生活的一种反思与自省,同时也揭示了自己与自然山水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这里的“诸侯传食”可能暗喻了世俗的荣华富贵,而“山水嬉游”则代表了诗人追求的自然与内心的平静。
最后,“杯酒未将疑老衲,醉中元亦有真禅”两句,以饮酒为引,探讨了禅悟与世俗生活的关系。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醉酒的状态下,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这既是对禅宗思想的认同,也是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院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悟以及内心世界探索的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山中欲雨雷势怒,暝色合云失岩树。
北风始送凉丝来,倒井须臾檐溜注。
迩来午热殊苦烦,涤炎添爽欣清喧。
荞麦未刈菜在圃,兼资树艺利晚田。
我昨登山向南望,低田潦水犹滉漾。
伫待涸出播秋牟,游兴未抵心惆怅。
呜呼何时雨旸远近时若慊吾心,少雨即止毋为霖。
盘山向我如无语,我到盘山必有诗。
旧岁登临最高处,白石绿字镌清词。
今来游歌宿两日,高处风寒姑不必。
倚窗逸兴已遄飞,又寄新题邻旧律。
今今昔昔往复还,阿谁心閒果是閒。
诗成掷笔大笑道,让尔千秋占此山。
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
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
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
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
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
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
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
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
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
罗夫子,眼如电。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
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
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
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
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
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
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
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
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
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
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答罗明仲草书歌》【明·李东阳】草书之妙谁绝伦,我欲从之羞效颦。平生两手硬如铁,空有苦思凌风云。罗夫子,君不闻草书在意不在文。十年摹写未必似,偶然落笔还通神。人道张颠看剑舞,公孙大娘出谁门。始知骅骝别有骨,世上岂复曹将军。罗夫子,君不见陈士谦,温元善。芙蓉颜色杨柳姿,能使市上黄金贱。今人好尚乃如此,有眼何须辨真赝。罗夫子,眼如电。生来四十年,阅遍图书五千卷。向来得我书,赠我一匹锦绣缎。吾观少陵有诗史,看君之诗宛相似。包罗巨细成大家,上穷伏羲下元季。秋姜冬桂老愈辣,翠竹青松寒不死。君诗在格不在辞,肯与时人斗红紫,吾观草书亦如此。罗夫子,君莫疑,眼中磊落非君谁。紫阳之书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卮。虫书鸟迹不复识,见此再拜真吾师。君今长驱我戈倒,缩手不搏生蛟螭。长安城西纸贵贱,吾欲买断防君嗤。
https://shici.929r.com/shici/xtG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