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东指故乡遥,传说烽烟近未消。
且学渔歌娱白发,漫分湘怨托青苕。
水阴紧翠缠斜燕,萍隙疏鬟入细潮。
眼及春晖浮四野,平安行乐尽堪骄。
海云东指故乡遥,传说烽烟近未消。
且学渔歌娱白发,漫分湘怨托青苕。
水阴紧翠缠斜燕,萍隙疏鬟入细潮。
眼及春晖浮四野,平安行乐尽堪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妹妹一同前往茅山庙进香的情景,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首句“海云东指故乡遥”以海上的云彩指向东方,象征着对遥远故乡的深深怀念。接着,“传说烽烟近未消”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但诗人并未因此而忧虑,而是选择“且学渔歌娱白发”,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将时间消磨在学习渔歌上,以此来娱乐自己已有的白发岁月。
“漫分湘怨托青苕”一句,诗人借由湘水之怨和青苔的寄托,表达了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接下来,“水阴紧翠缠斜燕,萍隙疏鬟入细潮”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水面上的翠绿与斜飞的燕子相映成趣,细小的潮水间漂浮着的青苔仿佛是生命的痕迹,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眼及春晖浮四野,平安行乐尽堪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生活平安、快乐的满足感。春日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复苏,诗人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