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洞虽名洞,迥与洞不同。
入穴出自穴,已非意想通。
谓是不知处,乃即东桥东。
临江蹲蟆颐,吐吸白玉虹。
行人渡虹背,扰扰如蠛蠓。
屡转入蜂房,又当穴正中。
小口嵌玻璃,照见千樯篷。
天匠妙布置,似穷正未穷。
一线上云霄,阑楯非人工。
是树瘦屈盘,是石苍玲珑。
如缘古梅椿,凸凹穿藓封。
绝叫出青壁,浩浩乘积风。
神仙好居处,倒垂绿芙蓉。
面面开户牖,剔透凌烟空。
下视古舞州,秀若壁挂弓。
欲携驰走儿,此豁星斗胸。
竟无一间者,偕余足音跫。
凭高发深喟,永怀云谷翁。
北洞虽名洞,迥与洞不同。
入穴出自穴,已非意想通。
谓是不知处,乃即东桥东。
临江蹲蟆颐,吐吸白玉虹。
行人渡虹背,扰扰如蠛蠓。
屡转入蜂房,又当穴正中。
小口嵌玻璃,照见千樯篷。
天匠妙布置,似穷正未穷。
一线上云霄,阑楯非人工。
是树瘦屈盘,是石苍玲珑。
如缘古梅椿,凸凹穿藓封。
绝叫出青壁,浩浩乘积风。
神仙好居处,倒垂绿芙蓉。
面面开户牖,剔透凌烟空。
下视古舞州,秀若壁挂弓。
欲携驰走儿,此豁星斗胸。
竟无一间者,偕余足音跫。
凭高发深喟,永怀云谷翁。
这首清代诗人郑珍的《北洞》描绘了一处奇特的自然景观。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北洞的独特风貌,不同于一般的洞穴,它深邃而神秘。诗人通过“入穴出自穴”、“临江蹲蟆颐”等形象比喻,描绘了洞穴的曲折和壮观,如“吐吸白玉虹”、“行人渡虹背”,给人以奇幻之感。洞内结构复杂,如蜂房般错落,小口如嵌玻璃,能映照出远处船只的景象。
诗人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认为这是天匠精心布局,无穷无尽的探索空间。洞内的树木石壁形态各异,如古梅椿般盘曲,石质玲珑,仿佛在苔藓中穿行。洞内还有如青壁上的绝叫,乘风而起,显得超凡脱俗。北洞被形容为神仙的居所,倒垂的绿芙蓉增添了诗意。
诗人感慨万分,想要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壮丽景色,但遗憾的是未能找到同伴。他站在高处发出深深的感叹,怀念起云谷翁,表达了对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未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赏。
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
玄宗致之七宝床,虎殿龙楼无不可。
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紫皇殿前五色麟,忽然掣断黄金锁。
五湖大浪如银山,满船载酒挝鼓过。
贺老成异物,颠狂谁敢和。
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
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雠拟报谁。
昔岁辞亲泪,今为恋主泣。
去住情难并,别离景易戢。
夭矫大空鳞,曾为小泉蛰。
幽意独沈时,震雷忽相及。
神行既不宰,直致非所执。
至运本遗功,轻生各自立。
大君思此化,良佐自然集。
宝镜无私光,时文有新习。
慈亲诫志就,贱子归情急。
擢第谢灵台,牵衣出皇邑。
行襟海日曙,逸抱江风入。
蒹葭得波浪,芙蓉红岸湿。
云寺势动摇,山钟韵嘘吸。
旧游期再践,悬水得重挹。
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拾。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旧忆如雾星,恍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