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诗成付漫书,清风一榻黑甜馀。
相山旧隐今分定,却是归来计不疏。
客里诗成付漫书,清风一榻黑甜馀。
相山旧隐今分定,却是归来计不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和戴禹功幕府归来三首》(其二)。诗人通过这短暂而充满意境的四句话,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客里诗成付漫书”,这里的“客里”指的是旅途或居住在外地的情况,“诗成”表明诗人在此期间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付漫书”则意味着这些作品随手可得,可能是将它们寄送给朋友或亲人。这两句诗体现出诗人的文学生活和他对自然美好的感受。
“清风一榻黑甜馀”,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夜晚情景。“清风”、“黑甜”的形容词,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而“一榻”则暗示了诗人独处时的悠然自得。这里传达出一种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相山旧隐今分定”,这句中,“相山”可能指的是特定的一个地方或是泛指山间,诗人提到“旧隐”,暗示着他对此地曾经有过深刻的记忆,而现在则是“分定”,意味着他已经确定了回归自然的决心。
“却是归来计不疏”,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来的期待与计划。“却是”表示转折,“归来”指的是回到故乡或平静的地方生活,“计不疏”则说明诗人对此有着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显示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和规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表达了对于自然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的意境淡雅,语言简洁,透露出一股超脱尘世的清新气息。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三百年间,青史几多人物,俱委埃尘。
独先生斯世,炼气成神。
将我一支丹桂,换他千载青春。
岳阳楼上,纱巾羽扇,谁识天人。
千山短褐,掬水擎花,为君增祝灵椿。
遥想望、吹笙坐殿,奏舞鸾裀。
凤驭云帲不散,碧桃紫李长新。
愿分馀沥,九霞光里,相继朝真。
幽栖身懒动,邃庭悄、日偏长。
甚不隐山林,不喧车马,不断生香。
澄心淡然止水,笑东风、引得落花忙。
慵对鱼翻暗藻,闲留莺管垂杨。徜徉。净几明窗。
穿窈窕、染芬芳。看白鹤无声,苍云息影,物外行藏。
桃源去尘更远,问当年、何事识渔郎。
争似重门昼掩,自看生意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