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庙知何代,萧萧秋日荒。
丹青既剥落,香火亦凄凉。
怪鸟号深林,饥鼠窜空梁。
残碑土花蚀,蔓草过人长。
蛛丝网破牖,蜗牛上颓墙。
神理有消歇,人事焉足伤。
古庙知何代,萧萧秋日荒。
丹青既剥落,香火亦凄凉。
怪鸟号深林,饥鼠窜空梁。
残碑土花蚀,蔓草过人长。
蛛丝网破牖,蜗牛上颓墙。
神理有消歇,人事焉足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经沧桑的古庙在秋日里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庙的破败与衰败之态。首句“古庙知何代”便引人遐想,庙宇的历史之悠久,年代之久远,让人不禁对它的过往产生好奇。接着,“萧萧秋日荒”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与环境氛围,秋风萧瑟,庙宇显得格外荒凉。
“丹青既剥落,香火亦凄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庙的破败景象。曾经鲜艳的壁画(丹青)如今已剥落,香火不旺,庙宇显得冷清而凄凉。这种对比强烈,凸显出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
“怪鸟号深林,饥鼠窜空梁”则通过动物的活动,侧面烘托出古庙的荒凉与孤寂。怪鸟的哀鸣,饥饿的老鼠四处逃窜,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古庙之中,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悲凉与寂寞。
“残碑土花蚀,蔓草过人长”两句,将视线从庙宇内部转向外部,残破的石碑被岁月侵蚀,长满青苔,茂盛的野草甚至超过了人的身高,进一步强化了古庙的荒废与无人问津的状态。
最后,“蛛丝网破牖,蜗牛上颓墙”以蜘蛛网和蜗牛的活动为喻,形象地表现了古庙的衰败与荒废。蛛丝网在破窗上,蜗牛爬上了颓墙,这些微小的生命活动,却映射出庙宇的衰败与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庙的破败景象,更蕴含了对历史变迁、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古庙的荒凉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引人深思。
解辔去秋杪,墙垣翳藋蒿。
荷锄今夏半,篱落熟瓜桃。
道左门常掩,兵余井未淘。
向来手亲种,唯喜一桐高。
公论乾坤万古留,秋崖秋壑两般秋。
尚思下惠甘三黜,肯向新都羡五侯。
籍甚故家佳玉树,彼哉亡国阽金瓯。
同乡同姓仍同榜,喜见烟中跨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