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临流性所便,不携裀褥借云眠。
山童抱杖立户外,不索仙陀未敢前。
散发临流性所便,不携裀褥借云眠。
山童抱杖立户外,不索仙陀未敢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范机宜的官员在白天临水而眠的情景,展现了他自然随性的个性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首句“散发临流性所便”,描述了范机宜披散着头发,面对流水而眠,这种行为符合他的本性,表现了他的自在与随性。接着,“不携裀褥借云眠”一句,进一步说明他不带任何寝具,直接躺在云上休息,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也暗示了他对物质的淡泊。
“山童抱杖立户外,不索仙陀未敢前”两句,通过一个小童手持木杖站在门外的情景,侧面烘托出范机宜的与众不同。小童不敢轻易打扰,表现出人们对他的尊敬和好奇,同时也暗示了范机宜可能拥有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地位,但又不求仙人之助,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范机宜昼眠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以及周围环境对他个性的衬托和尊重。
赤日赭天空咄咄,荒村槐死无凉樾。
蒸人火云屯不流,浸骨冰山险难歇。
暮沼徒饶青草蛙,春江已过桃花鳜。
旧有蕲州六尺簟,汗沾节腻久不滑。
正欲眠时不得眼,蝇蚊往往来相龁。
思君嗟君新病起,尚恐形神未超越。
且扫青山白石床,昼偃凉风夜明月。
江东芡实字鸡头,海外茶芽名雀舌。
试令烹剥度炎歊,空林无人堪散发。
纵有卞璞须自珍,左足无令楚王刖。
我来上方十载前,桃花娇杀春风怜。
酒尊清于蜀井泉,弹丝品竹集四筵。
我来上方十载后,秋霜白尽门前柳。
当年故人不半席,杯中白发多于酒。
故人故人复故人,何为日夜翻作新。
感此令人肠欲断,芜城之赋增酸辛。
博山炉中爇沈水,琪花片片微风起。
山花为我随意绿,山鸟从渠尽情语。
隋帝宫前酒旆多,吴公台下生寒波。
生憎紫燕辞条去,尚有流莺断续歌。
长年且勿解维开,再与诸君覆几杯。
看余功成揖人主,双期赤松黄石来。
不学麻姑典仙职,三浅海波方一回。
南山暖气偏,九月犹积翠。
以我烟壑心,触目皆可意。
天清归鸟肃,溪白游鱼避。
云根上枯水,石衣蔽古寺。
危岩可扪井,怪石每惊魅。
不缘前山归,偶与来径值。
欢赏有群彦,情景信双媚。
明月引归桨,烟霞尚生思。
双燕复双燕,雌雄夹自飞。
娓娓入帘幕,翩翩绕庭闱。
宴息文杏梁,往来白板扉。
乘风理毛羽,当春趁芳菲。
雏生八九子,顾息同珠玑。
花间时啄食,堂上还哺饥。
啾啾自黄口,习习成乌衣。
秋风一夜发,辞巢向东归。
主德称无量,大厦藉光辉。
愿主寿千秋,千秋来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