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夕阳西下嶂,返照东湖水。
来寻古寺游,枫叶秋几里。
叩门山猿惊,维马林鸟起。
钟声出烟去,半落渔舟里。
楞伽义未晓,尘累方自耻。
欲打塔铭碑,从僧乞山纸。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楞伽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夕阳西下,山峰被余晖染红,湖水映照着返照,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秋日氛围。诗人漫步而来,寻找古寺,沿途枫叶如火,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旅程的诗意。
敲门声惊动了山中的猿猴,林中的鸟儿也振翅飞起,这些细节增添了环境的生动与自然的和谐。接着,悠扬的钟声穿透山林,消失在袅袅炊烟中,又落在渔舟之上,传递出寺庙的宁静与世外之感。
诗人对于佛法的领悟尚浅,自感尘世烦恼深重,因此产生向僧人求取山纸,欲抄写塔铭碑文的念头,以洗涤心灵,寻求解脱。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七岁神童古所难,贾家门户有衣冠。
十人科第排头上,五部经书诵舌端。
见榜不知名字贵,登筵未识管弦欢。
从今稳上青云去,万里谁能测羽翰。
一朝才退掩衡门,如此争能答圣恩。
病质尚惭纡组绶,闲心惟拟泥琴樽。
行虽策杖身无力,卧亦看书眼渐昏。
蓬阁神仙转疏我,近来曾不访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