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这首宋代诗人岳珂的《九月一日闻雁》描绘了秋季初闻大雁南飞的情景。开篇"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雁鸣在江南水乡的秋日显得尤为清新。接着"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通过雁鸣的悠长和关塞的凄凉,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哀愁。
诗中提到"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暗示大雁可能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才不得不离开。"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大雁的迁徙之路遥远而艰辛,流露出它们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诗人质问大雁为何来得如此之晚,似乎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忧虑。"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则借雁的形象,暗示敌人的威胁近在咫尺,加重了诗歌的紧张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雁为载体,既展现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深沉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天风雨过重九。东篱更谁携酒。
独客最销魂,正而今时候。
登高愁望眼,怕遥见、燕山孤岫。
采得红萸,懒题新句,故园回首。
哀雁两三声,凄凉意,那得双眉解皱。
莫漫捲珠帘,有黄花共瘦。
人生如寄耳,犹令节、几番空负。
真无奈,旧日心情,付药铛茶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