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一日闻雁》
《九月一日闻雁》全文
宋 / 岳珂   形式: 古风

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

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

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

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

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

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ǔyuèwényàn
sòng / yuè

jīnniánjiǔyuèdànguóshǐwényàn

yōngyōngsānliǎngshēngyúnguāngèngduàn

宿hànqiěhuángdàoliáng

qióngsānwànháixiāng

yànláiguòyuèláizhīchíguǒshuō

yànduìnéngyánláishíérjiāngkòubiān

翻译
在今年九月初,水乡初次听到雁鸣。
雁群发出和谐的三两声,穿越云关显得格外凄凉。
宿豫地区干旱又遭蝗灾,难道你们没有粮食吃吗?
在这遥远荒漠之地,我依然思念着故乡。
大雁已经来过一个月,你的迟到又能怎么说呢?
雁只能用叫声表达,它们来时胡人正准备侵犯边境。
注释
泽国:水乡,指地势低洼、湖泊众多的地方。
雍雍:形容雁鸣和谐。
云关:边关,古代设置在险要地方的关隘。
稻粱:泛指粮食,稻和粱都是谷物。
穷漠:荒漠,贫瘠而无人烟的地方。
胡儿: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寇边:侵犯边境,指敌对势力入侵。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岳珂的《九月一日闻雁》描绘了秋季初闻大雁南飞的情景。开篇"今年九月旦,泽国始闻雁",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雁鸣在江南水乡的秋日显得尤为清新。接着"雍雍三两声,云关更凄断",通过雁鸣的悠长和关塞的凄凉,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哀愁。

诗中提到"宿豫旱且蝗,岂汝无稻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暗示大雁可能是因为家乡遭遇饥荒才不得不离开。"穷漠三万里,还复思故乡",大雁的迁徙之路遥远而艰辛,流露出它们对故土的深深思念。

最后两句"雁来过期已一月,汝来之迟果何说",诗人质问大雁为何来得如此之晚,似乎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忧虑。"雁对以臆不能言,来时胡儿将寇边"则借雁的形象,暗示敌人的威胁近在咫尺,加重了诗歌的紧张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雁为载体,既展现了自然景象,又融入了深沉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岳珂

岳珂
朝代:宋   字:肃之   号:亦斋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生辰:公元1183~公元1243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猜你喜欢

重阳前一日送周元孚还楚·其一

令节逼重九,归期及暮寒。

风霜摇落候,莫遣客衣单。

(0)

题胡参军池亭·其一

白云澹忘归,川上气萧爽。

鱼鸟来亲人,居然濠濮想。

(0)

葛仙井

昔时炼液人,凿井湖山侧。

即今井中泉,犹带丹霞色。

(0)

如梦令

明月影斜花皱。故向画屏寒透。

云鬓几胜情,脉脉断魂时候。知否,知否。

今夜绿窗红袖。

(0)

徵招.九日书感

一天风雨过重九。东篱更谁携酒。

独客最销魂,正而今时候。

登高愁望眼,怕遥见、燕山孤岫。

采得红萸,懒题新句,故园回首。

哀雁两三声,凄凉意,那得双眉解皱。

莫漫捲珠帘,有黄花共瘦。

人生如寄耳,犹令节、几番空负。

真无奈,旧日心情,付药铛茶臼。

(0)

黄莺儿.梅花

经岁漫相思。到窗前,破腊时。问伊清瘦因何事。

怕东君未知。看南枝放迟。迢迢驿使谁堪寄。

夜来宜。无风有月,把酒对冰姿。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