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食雁美,第宅峥嵘甲闾里。
罘罳春罥游丝长,帘幕昼影秋波香。
堂下笙歌堂上舞,客起持翿主击鼓。
银河没尽明月无,已见城头三足乌。
主人沉饮呼不醒,辘轳閒挂梧桐井。
十年之后客重来,但见井枯池涸生莓苔。
大屋沉沉如梦里,姓名已易他人主。
银河明月依旧临,空闻鸟雀黄昏深。
眼底沧桑如反掌,石田茅屋儿孙长。
雁门太守食雁美,第宅峥嵘甲闾里。
罘罳春罥游丝长,帘幕昼影秋波香。
堂下笙歌堂上舞,客起持翿主击鼓。
银河没尽明月无,已见城头三足乌。
主人沉饮呼不醒,辘轳閒挂梧桐井。
十年之后客重来,但见井枯池涸生莓苔。
大屋沉沉如梦里,姓名已易他人主。
银河明月依旧临,空闻鸟雀黄昏深。
眼底沧桑如反掌,石田茅屋儿孙长。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太守府邸的奢华与繁华,以及时间流转后的荒凉与变迁。开篇以“雁门太守食雁美”点出府邸主人的尊贵身份,接着通过“第宅峥嵘甲闾里”、“堂下笙歌堂上舞”等描绘,展现了府邸的宏伟与热闹。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游丝缠绕罘罳、秋日帘幕中飘散着香气的景象,以及夜晚银河与明月交映的美丽画面。
然而,随着“主人沉饮呼不醒”、“已见城头三足乌”的描述,诗风转向凄凉,暗示着主人的沉沦与府邸的衰败。接下来,“大屋沉沉如梦里,姓名已易他人主”两句,直接揭示了府邸由盛转衰的命运,主人的名姓被他人取代,昔日的辉煌化为泡影。最后,“眼底沧桑如反掌,石田茅屋儿孙长”,诗人感慨于世事无常,曾经的繁华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荒凉与新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反映了权力更迭、世事变迁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繁华易逝的感慨。
春风揭屋沙激窗,兀然孤坐如植杠。
酒昏两眸涩不视,案上书策徒摐摐。
独待高篇恣哦咏,顿觉精锐还躯腔。
前时官家不禁夜,九衢艳艳烧明釭。
綵山插天众乐振,游人肩摩车毂撞。
君于此时守经籍,直欲行业纯不尨。
想初嘉句落纸际,笔下衮衮来长江。
我今散懒世味薄,惟于静者心为降。
江翁萧闲梅老淡,文字酬酢交矛鏦。
恨无奇丽与斗角,日策疲马参其双。
能来相从不惮数,与子赋诗倾酒缸。
翠葆连阴直,黄金布蕊齐。
流尘一开眼,急节重含悽。
蝶冷相携去,蝉清无数嘶。
翻风随御水,带雨落秋泥。
自喜凋零后,何嫌采掇稽。
朝緌映晨入,游袂拂宵携。
惨淡林烟早,轻明楼日西。
临溪如有此,当似武陵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