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岚结翠影霏微,拥作重阴没夕晖。
十里云烟低野路,四山风雨上秋衣。
青泥裹足胶难步,黄叶黏人湿不飞。
蓑笠是谁驱短卫,一鞭得得快先归。
层岚结翠影霏微,拥作重阴没夕晖。
十里云烟低野路,四山风雨上秋衣。
青泥裹足胶难步,黄叶黏人湿不飞。
蓑笠是谁驱短卫,一鞭得得快先归。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雨天行进的独特景象与感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首联“层岚结翠影霏微,拥作重阴没夕晖”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雨后朦胧的景色。层层叠叠的山峦在雨雾中呈现出一片翠绿,仿佛被一层轻纱覆盖,使得光线变得柔和而模糊,整个世界似乎都被一层厚重的阴影所笼罩,夕阳的余晖也被这浓密的云雾所吞噬,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
颔联“十里云烟低野路,四山风雨上秋衣”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的景象。十里长的山路被低垂的云烟所遮蔽,显得更加蜿蜒曲折;四周的山峰在风雨的洗礼下,仿佛给行人的秋衣增添了一层湿漉漉的凉意,生动地表现了雨势之大和行进的艰难。
颈联“青泥裹足胶难步,黄叶黏人湿不飞”则直接描绘了行人在雨中行走的困难。青泥粘附在脚底,让人难以迈步,黄叶也因雨水的浸润而紧紧贴附在身上,无法轻易脱落,形象地展现了雨天行路的不便与艰辛。
尾联“蓑笠是谁驱短卫,一鞭得得快先归”以疑问的口吻,引出了对行者的思考。在这样的天气里,是谁在匆忙赶路?是农夫、猎人还是旅人?他们或许是为了生计,或许是为了某种急事,但无论如何,他们都选择了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前行。最后,“一鞭得得快先归”,既是对行者急切心情的描绘,也暗示了他们最终找到了避雨之处,结束了这场雨中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的穿插,不仅展现了山中雨天的自然景观,也深刻地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以及对生活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