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全文
唐 / 张九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ángliùzhèn广guǎngzhōujīntíngxiǎowàng
táng / zhāngjiǔlíng

mínglínqiánzhǔhánláijìngyuǎnkōng
shuǐwéntiānshànghǎibiānhóng

jǐngfēnwèirénqínglàitóng
chéngcháyǒushìfēichángfēng

注释
明发:拂晓时分,天刚亮。
临:面对,临近。
前渚:前方的水边陆地。
寒来:寒冷来临。
净:使……干净,使……澄净。
远空:远方的天空。
水纹:水面泛起的波纹。
天上碧:天蓝色,形容水波颜色如同天空般蔚蓝。
日气:日出的气息,此处指清晨的阳光和氛围。
海边红:海边映衬出的红霞,形容日出时海边的景象。
景物:景色,事物。
纷为异:纷纷展现出奇异、独特的美。
人情:人们的情感。
赖此同:依赖于对这份美景的共同欣赏,即因共享美景而产生共鸣或情感联系。
乘槎:乘坐木筏,泛指水上行舟。
自有适:悠然自得,内心舒适,享受当前情境。
非欲:并非想要,不是目的在于。
破长风:冲破强劲的长风,此处比喻克服困难或挑战。
翻译
拂晓时分起身,面对前方的水边陆地,寒意使远方的天空更加澄净。
水面上泛起天蓝色的波纹,海边的日出气息映衬出一片红霞。
景色事物纷纷展现出奇异之美,而人们的情感却依赖于对这份美景的共同欣赏。
乘着木筏悠然自得,并非为了要冲破强劲的长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临水远眺的景象。"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表达了诗人在清晨走到河岸边,感受到清冷的空气和宁静的天空。"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则是对景色的描写,水面如同天上的碧波,而日光在海边散发着红色。

接下来的"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周遭景象的感受,以及对人们情感共通性的认同。尽管自然界的景物千差万别,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情感却是相似的。

最后两句"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顺应之心,不是为了冲破长久以来的风俗,而是找到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张九龄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忙碌的人生中寻找片刻宁静的心愿。这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操与审美。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朝代:唐   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生辰:678-740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猜你喜欢

桃源忆故人

人间只解留春住。不管秋归去。一阵西窗风雨。

秋也归何处。柴扉半掩闲庭户。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梅蕊前村路。

(0)

好事近·其六

天宇绿无云,迟日江山如绣。

是日轻衫团扇,笑折花相授。

南山之北北山南,星鸟尚依旧。

谁在松风高卧,作嵩阳春昼。

(0)

梧竹亭

人家有园种花柳,君家有园种梧竹。

花柳只引蜂蝶来,梧竹能招鸾凤宿。

昨君饮我池上亭,亭边梧竹深冥冥。

锼风镂月已足玩,滴雨洒雪尤堪听。

君不见梧君昔在岐山上,开花与凤作屏障。

又不见竹君昔在渭水阳,结实与凤充糇粮。

岐山渭水地差远,颇觉老凤劳往返。

成周已去汉唐空,梧亦无根竹无本。

君家甲第连朱扉,碧梧翠竹相因依。

千年老凤叹何在,一旦下集增光辉。

梧君竹君喜相遇,凤兮凤兮君且住。

老凤回头谢二君,吾方高举青天去。

(0)

送赵君十绝·其二

醉把金鞭度绿杨,军民夹道笛声长。

红旗千面诗千首,半杂风云入建章。

(0)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一

石桥南北碧桃香,翠叶交柯水面凉。

终岁方壶无一事,春来也为种花忙。

(0)

夜兴

簟纹如水浸蟾光,睡觉湖边月半床。

道是广寒疑不是,月中那得藕花香。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