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待月,正催诗雨过,暮山横碧。
别后连昌秋几度,一话团圞今夕。
万里清风,坐中为我,埽尽云踪迹。
冷光不似,寻常些小窥隙。
应笑白发功名,倚楼看镜,惟酒禁愁得。
且斗樽前身见在,亹亹风生谈席。
洛下仙舟,斗间星使,邂逅非生客。
天涯双桂,广寒谁念幽寂。
中庭待月,正催诗雨过,暮山横碧。
别后连昌秋几度,一话团圞今夕。
万里清风,坐中为我,埽尽云踪迹。
冷光不似,寻常些小窥隙。
应笑白发功名,倚楼看镜,惟酒禁愁得。
且斗樽前身见在,亹亹风生谈席。
洛下仙舟,斗间星使,邂逅非生客。
天涯双桂,广寒谁念幽寂。
这首《酹江月·壬午中秋与杨外郎仲朋侄婿郭仲进侄谦甫福昌待月》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之夜与亲朋共赏明月的情景。词的上片通过“中庭待月”、“暮山横碧”等意象,展现出宁静而清冷的月夜氛围,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对往昔团聚的怀念。词人感叹别后连昌(地名)已度过多个秋天,今夕重逢格外珍惜。
“万里清风”三句,写清风拂去云雾,月光洒落庭院,显得格外明亮,与寻常夜晚不同。下片转向个人情感抒发,诗人自嘲因白发而淡泊功名,只能借酒消愁。然而,在欢聚的宴席上,他们畅谈甚欢,气氛热烈,仿佛忘记了人生的忧愁。
“洛下仙舟”至“邂逅非生客”几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仙舟、星使等元素,表达了与亲朋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即使相逢也如老友重逢,没有陌生感。最后,“天涯双桂”象征着远方的亲人,词人期盼广寒宫中的嫦娥也能理解他们的孤独和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融合了怀旧、饮酒、神话等元素,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春阴霁。
岸柳参差,袅袅金丝细。
画阁昼眠莺唤起。
烟光媚。
燕燕双高,引愁人如醉。
慵缓步,眉敛金铺倚。
嘉景易失,懊恼韶光改。
花空委。
忍厌厌地。
施朱粉,临鸾鉴,腻香销灭摧桃李。
独自个凝睇。
暮云暗、遥山翠。
天色无情,四远低垂淡如水。
离恨托、征鸿寄。
旋娇波、暗落相思泪。
妆如洗。
向高楼、日日春风里。
悔凭兰、芳草人千里。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
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
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