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求非以形貌,云山烟树指分明。
是真悟得拈花旨,不向如来行处行。
以意求非以形貌,云山烟树指分明。
是真悟得拈花旨,不向如来行处行。
这首诗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高克恭仿米云山》。在诗中,弘历以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描绘了一幅超越形貌,直击意境的画面。他通过“以意求非以形貌”,强调了艺术欣赏应当超越表面,深入内在精神境界的理念。
“云山烟树指分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画面中的自然景观,云雾缭绕的山峦与烟树交织在一起,清晰而富有层次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虚幻而又真实的自然世界之中。
“是真悟得拈花旨,不向如来行处行。”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弘历在这里引用了佛家的典故——“拈花微笑”,寓意深刻,表示真正的领悟并非通过外在的教导或行为获得,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发现和理解。同时,“不向如来行处行”则暗示了追求真理的道路并非遵循既定的规则或传统路径,而是需要个人独立思考和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弘历对艺术和哲学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超越物质表象,直达心灵深处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
莱子头垂白,斑衣欢过人。
官知为亲屈,禄足代家贫。
归雁江南远,芳兰雪后新。
仙舟兴不浅,致意越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