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拂烟霞出紫都,宏开朱观作仙区。
寰中日月随青竹,杖底龙鸾结绿蒲。
玉女三浆嘘伏火,金鳌百炼跃重湖。
年来元气谁斟酌,祇藉先生白玉壶。
袖拂烟霞出紫都,宏开朱观作仙区。
寰中日月随青竹,杖底龙鸾结绿蒲。
玉女三浆嘘伏火,金鳌百炼跃重湖。
年来元气谁斟酌,祇藉先生白玉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仙境般的浮邱之地的情景。诗中的“袖拂烟霞出紫都”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中轻盈漫步的景象,仿佛从紫色的天宫中走出,充满了神秘与浪漫。接下来,“宏开朱观作仙区”则描述了他们进入了一个装饰着红色建筑的仙境,暗示了这个地方不仅美丽,还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气息。
“寰中日月随青竹,杖底龙鸾结绿蒲”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日月赋予了生命,使之随着青竹轻轻摇曳,同时杖底的龙鸾也结成了绿色的蒲草,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意境。
“玉女三浆嘘伏火,金鳌百炼跃重湖”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仙境中的奇观。玉女手持三浆,吹嘘火焰使其驯服,金鳌经过千锤百炼后在深湖中跳跃,这些场景既神秘又充满力量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最后,“年来元气谁斟酌,祇藉先生白玉壶”表达了对自然之气的思考,以及对能够调和这种元气的智者的敬仰。这里的“先生白玉壶”可能象征着那位能够洞察宇宙奥秘、调和天地之气的智者,强调了人在面对自然时的谦逊和对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智慧与和谐生活的深刻思考。
灞桥旌,西渚渡,涕泪咽南浦。
把袂临歧,黯正绝风雨。
匆匆暮暮朝朝,倩谁留得,更飘泊、天涯难住。
襟头觑。旧恨还著新愁,年来不堪数。
梦断荒江,仗剑复谁语。
看他云叠山重,身归何处,却负了、几番来去。
才识春来,便伤人去,画楼空与招魂。
琐窗灯火,长想旧眉颦。
回首殷勤未远,定怊怅、无限黄昏。
当时路,香残梦歇,何地逐閒尘?
伤神犹记取,罗衾夜雨,锦幄朝曛。
奈欢语重重,欲说谁闻。
纵是他生未卜,容料理、宵梦温存。
相望处,人天邈矣,荒树掩新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