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减字木兰花·其二再和》
《减字木兰花·其二再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如何则可。我亦不知其谓我。隐几焚香。

对酒一壶书一床。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

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减字木兰花(其二)再和》。从这短暂的摘录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闲适与超脱之情怀。

"隐几焚香,对酒一壶书一床。"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隐几"意味着坐在窗前或屏风后,这里用以表达诗人的隐逸状态;"焚香"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净心之举,增加了一份超凡脱俗的情趣。"对酒一壶书一床" 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享受孤独时光的方式:品酒、读书,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士大夫文化生活。

"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 这两句中,“知仁”可能指的是某处景点或是内心的智慧和仁爱;“观过”则表明诗人对此有所感悟。“浑沌翻怜”一词,充满了诗意,似乎在形容自然界的变化,也许暗喻着诗人的情感世界。"谁凿破"则带有一丝哀伤与疑问,或许是在探讨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最后两句 "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 中,“寄傲”一词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南窗"则是诗人沉思之所。在这里,"堪羡渊明"中的“堪羡”意为可羡慕,而“渊明”常指东汉的哲学家王充,他的著作《论衡》影响深远。"滋味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状态的向往与享受。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士大夫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以及他们对于知识、哲理的追求和欣赏。这样的生活态度,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次韵元舆十绝.答省师诗卷

手携诗卷屡相过,要把青铜垢尽磨。

言说从来无实义,更寻佳句欲如何。

(0)

次韵元舆十绝.种竹二首·其二

龙角犀尖一夜长,为怜刚节不须香。

他时截作鲸鳌钓,岂止浓阴覆女墙。

(0)

次韵和孔周翰侍郎洪州绝句十首·其六

江云凝雨疾风过,阵马争回万叠波。

平地看时真一笑,鹏腾鳌倒欲如何。

(0)

又同赏落梅二首·其二

谁惜东园玉树空,且携樽酒与君同。

盈盈素艳辞寒萼,浥浥馀香散晓风。

已许冰霜分我莹,尽饶桃杏向人红。

能诗自有倪夫子,何必滁阳觅醉翁。

(0)

又同赏落梅二首·其一

江梅千片惜离披,更向风前把一卮。

冷艳不辞今日舞,清香还是隔年期。

客经易水忘归处,云倚巫山欲散时。

安得不吟仍不饮,满头华发拟何为。

(0)

次韵广幕黄承事见寄二首·其二

孤城寂寞瘴岚州,虎竹分符强少留。

老钝不知今世巧,行藏犹愧古人修。

暗天理钓船千丈,纱帽笼头茗一瓯。

无奈北归忘未得,非君求友更谁求。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