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催晨发,川原蔼暮阴。
小溪清见石,新柳细垂金。
洞迥云依树,山深鸟隔林。
天涯看落月,盈缩饱经心。
鼓角催晨发,川原蔼暮阴。
小溪清见石,新柳细垂金。
洞迥云依树,山深鸟隔林。
天涯看落月,盈缩饱经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旅途中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深沉的哲思。
首联“鼓角催晨发,川原蔼暮阴”,以“鼓角”开篇,暗示了行旅的紧迫感,清晨的号角声催促着出发,而“川原蔼暮阴”则描绘出傍晚时分,大地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暮色之中,营造了一种既紧张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颔联“小溪清见石,新柳细垂金”,转而描写沿途的小溪与新长的柳树。清澈的小溪映照着溪底的石头,展现出一种纯净与宁静之美;而新柳的嫩叶在阳光下轻轻垂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色,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洞迥云依树,山深鸟隔林”,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描绘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山洞深处,云雾缭绕,仿佛与树木相依,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山林深处,鸟鸣声断断续续,隔着茂密的树林传来,增添了几分幽静与遥远之感。
尾联“天涯看落月,盈缩饱经心”,收束全诗,将目光投向远方的落月。诗人通过观察月亮的盈亏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月亮的圆缺象征着人生的起起伏伏,诗人借此抒发了对生命历程的感慨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洞察力。
天然潇洒,尽人间、无物堪齐标格。
只与姮娥为伴侣,方显一家颜色。
好是多情,一年一度,首作东君客。
竹篱茅舍,典刑别是清白。
惆怅玉杵无凭,蓝桥人去,空锁神仙宅。
今日天涯凭马上,忽见轻盈冰魄。
恰似当年,温柔乡里,晓看新妆额。
临风三嗅,挽条不忍空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