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桥外路,傍水去穿林。
石柱岧峣起,溪流宛转深。
清音成小立,爽气入孤斟。
晻霭丛祠处,归涂月已侵。
西山桥外路,傍水去穿林。
石柱岧峣起,溪流宛转深。
清音成小立,爽气入孤斟。
晻霭丛祠处,归涂月已侵。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桥外的一段旅程,诗人沿着水边的小径穿行于林间,沿途景色优美,石柱高耸,溪流蜿蜒深入。诗人在此停留片刻,聆听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清新的空气,独自饮酒,享受这份宁静与凉爽。远处的丛祠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当诗人返回时,月光已经悄悄地覆盖了道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少陵诗之圣,浑浑元气通。
尚论制作盛,尽善如周公。
胸藏五车书,笔扫千军雄。
辉煌三礼赋,曾献明光宫。
平生用世志,自许稷契同。
摧颓值时难,坎轲悲途穷。
兵戈苦骚屑,黄屋当尘蒙。
崎岖走行在,饥寒迫其躬。
操觚赋时事,宇宙归牢笼。
勤拳社稷虑,恳恻生民恫。
凛凛忠毅色,烈日明秋空。
上可继风雅,下应陋雕虫。
一时旅人迹,万古诗坛宗。
九原倘可作,执鞭吾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