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
老僧惆怅望云归,尽日庵前自来去。
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
老僧惆怅望云归,尽日庵前自来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白云无种满地生”,以自然景象起笔,暗示白云的悠然自得,如同无所依赖的生命力,遍布山野。次句“有时出山为雨露”,进一步描绘白云化作雨露滋养大地的无私奉献,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顺应变化的思想。
第三句“老僧惆怅望云归”,引入了人物——老僧,他满怀感慨地看着白云飘然而去,流露出对白云离去的留恋与期待。最后一句“尽日庵前自来去”,老僧在庵前长久地守望着,任凭白云自在出入,表现出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接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白云与老僧的互动,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随缘自在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画帘微卷香风逗。正明月、乍圆时候。
金盘露冷,玉炉篆消,渐红鳞生酒。
娇唱倚繁弦,琼枝碎、轻回云袖。
风台歌短、铜壶漏永,人欲醉、夜如昼。
因念流年迅景,被浮名、暗辜欢偶。
人生大抵,离多会少,更相将白首。
何似猛寻芳,都莫问、积金过斗。
歌阑宴阕,云窗凤枕,钗横麝透。
点点飞香,见梅知道春心透。
怕寒不卷玉楼帘,羞与花同瘦。手捻青枝频嗅。
诮冷落、蔷薇金斗。翻惊绿鬓,不似芳姿,年年依旧。
才破凝酥,满园桃李看看又。
江南幽梦了无痕,啼晕残襟袖。鸳被有谁温绣。
怎敢更、十分殢酒。伴君独自,几个黄昏,月明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