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被洲渚,秋山带长川。
客行亦何为,爱此风日鲜。
兰舟既容与,桂楫相回旋。
波平静不流,澹荡任自然。
遥观越王城,杳霭飞绿烟。
鸳央爱翠羽,弄水明湖边。
越女能棹歌,采菱复采莲。
览境意巳适,把竿心忘筌。
愿齐漆园叟,三复秋水篇。
芙蓉被洲渚,秋山带长川。
客行亦何为,爱此风日鲜。
兰舟既容与,桂楫相回旋。
波平静不流,澹荡任自然。
遥观越王城,杳霭飞绿烟。
鸳央爱翠羽,弄水明湖边。
越女能棹歌,采菱复采莲。
览境意巳适,把竿心忘筌。
愿齐漆园叟,三复秋水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游览钱清江至越城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趣。开篇“芙蓉被洲渚,秋山带长川”,以“芙蓉”和“秋山”点出季节与地点,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着“客行亦何为,爱此风日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在自然风光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态。
“兰舟既容与,桂楫相回旋”两句,通过“兰舟”和“桂楫”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船只在水面轻轻摇曳的情景,仿佛在与自然和谐共舞。紧接着“波平静不流,澹荡任自然”,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平静与自由,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遥观越王城,杳霭飞绿烟”则将视线拉远,勾勒出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交织的壮丽画面,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自然的灵动。随后“鸳鸯爱翠羽,弄水明湖边”,通过鸳鸯戏水的场景,增添了诗中的生活情趣和生动细节。
“越女能棹歌,采菱复采莲”描绘了江南水乡女子的日常生活,她们在湖边唱着渔歌,忙碌于采摘菱角与莲花之间,展现了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状态。最后,“览境意已适,把竿心忘筌”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满足与愉悦,以及心灵的释放与解脱。
“愿齐漆园叟,三复秋水篇”则是诗人的心愿,希望像庄子一样,深入理解自然与人生的真谛,反复品味这如秋水般深邃的人生哲理。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曾拟罗浮访列仙,风烟缥缈石楼前。
林亭丹灶知何在,欲问当年葛稚川。
俯仰天吴如咫尺,万里乾坤悬几席。
黄龙洞口驾飞云,四百峰头生羽翼。
沧海瀰漫东复东,三更日出海波红。
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
参差台殿曾游处,鹿鸣涧底闻人语。
捲帘飞瀑昼生寒,朱明草木多风雨。
谁是名山真主人,蓬莱阁上好寻真。
神游八极清风远,壶里同收天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