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月夜夜满,妄见有盈亏。
譬如匣中镜,一成岂合离。
腥蟆与狡兔,谬及丹桂枝。
我今尽扫荡,庶识真月为。
真月夜夜满,妄见有盈亏。
譬如匣中镜,一成岂合离。
腥蟆与狡兔,谬及丹桂枝。
我今尽扫荡,庶识真月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月》,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真实本质的认识和对虚妄现象的批判。诗人以“真月夜夜满”开篇,强调月亮的恒常圆满,暗喻真理或真实的本质是不变的。接下来,“妄见有盈亏”则指出人们往往因为主观偏见而误解事物,比如月亮的盈亏变化,实则是被人心中的幻象所左右。
诗人以“譬如匣中镜”为比喻,说明月亮如同封闭在盒子里的镜子,其本身并无增减,盈亏只是外界观察角度的变化。然而,“一成岂合离”进一步强调,真正的月亮不应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当保持其固有的本真状态。
“腥蟆与狡兔,谬及丹桂枝”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蛤蟆和兔子捣药的典故,讽刺那些被错误观念影响的人,连高贵的丹桂枝都受到了牵连。最后,“我今尽扫荡,庶识真月为”表达了诗人决心去除杂念,追求对真实月亮的理解和认识,希望人们能够洞察真相。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通过月亮的象征,揭示了对真理探寻的重要性以及去除偏见的必要性。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窃贼谁夜行。
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
海波分作两处生,分海减海力。
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
随风乱鸟翅,汎水结鱼鳞。
布叶疑临夏,开花讵待春。
愿得承嘉景,无令掩桂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