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
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
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
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
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两句,通过对比手掌的大小和台的平坦,形象地表达了一个幽静的小空间,其中新栽的树木像帷幕一样环绕,而小台则平坦得如同伸展的手掌。接着,“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这个空间内部的陈设,六尺长的白藤床和一根青色的竹杖,都展示出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自然材料的偏好。
"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这两句,则转而描绘了这个空间与大自然的交融。风吹过时,竹叶随之摇曳,竹皮轻轻地飘落,而苔藓覆盖的地面则保留着鹤的足迹,这些都是对静谧环境中细微变化的捕捉。
最后,“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宁静之地的独享和对外来游人的开放态度。"幽境与谁同"暗示着诗人可能是独自一人在这个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而"闲人自来往"则表现出一种宽容,即便是一个偏僻的地方,也欢迎那些无意中闯入的人们前来游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追求。
蛩语供愁,僧规习静,夜长秋味如许。
断酒生寒,催租吟近,天又凄凄微雨。
灯烬魂先瘦,怎禁得银虬还诉。
未知仙蠹馀生,古今安置何处。新定巢痕半亩。
思种遍菊花,兵又横住。
凿穴台佟,休官陶令,老至百端仍误。
风定梧桐落,笑病叶、相亲惟汝。
太白星高,不知好梦谁做。
人海苍茫,算桥霜店月,容易催老。
剩水残山,何苦费些鸿爪。
不如紧靠柴扉,要看尽古来斜照。
向青山黄叶中间,寻出秋心多少。
红衣偶把溪边钓。却不道枫人来早。
渔樵野局西风里,便是天然之稿。
画工多事传真,反恐暗尘飞到。
且共寻诗梦,补几笔西堂草。
春雨飘镫,秋星拥被,难忘水上楼高。
守着欢娱,思量怎到今朝。
谁料筝篷酒醒,向蛮天独听寒潮。
才提起这江南两字,已彀魂销。
闻说青溪月冷,便君家小妹,住也无聊。
何况清游,偶然吹过红箫。
一幅布帆摇曳,认分明不是鸳桡。
寻梦去,到垂杨二十四桥。
向银缸唤酒,锦瑟裁诗,万感依前。
绿叶成阴早,算寻春有例,又误樊川。
凌波旧鸾辞袜,湘梦悄难圆。
负一镜芳悰,一镫茜影,一箭华年。丁帘。
隔春远,料嫁后云英,瘦损谁怜。
寄语君翻慰,胜青琴吊月,紫玉埋烟。
闹红单舸何处,吹笛嫩凉天。
听唱到吴娘,潇潇暮雨来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