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亭北,夕阳空。晚烟笼。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
自是羽衣尘土,采蘋休怨楼东。
一样梨花寒食夜,翠微中。
荒亭北,夕阳空。晚烟笼。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
自是羽衣尘土,采蘋休怨楼东。
一样梨花寒食夜,翠微中。
这首诗名为《春光好·过沉香亭址》,是清代董元恺所作。它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荒亭北,夕阳空",这两句写出了沉香亭遗址的荒凉,夕阳西下,空寂无声。"晚烟笼"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寂静和迷蒙,仿佛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倾国名花何处,只春风",诗人借沉香亭昔日的繁华与名花盛景,暗示如今只剩下春风,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自是羽衣尘土,采蘋休怨楼东",这里的"羽衣尘土"可能暗指往昔的宫廷奢华已成过往,"采蘋"则可能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休怨楼东"劝慰人们不必过于伤感。
最后两句"一样梨花寒食夜,翠微中",以梨花盛开的寒食夜为背景,映照出沉香亭遗址在翠微山色中的孤独与静谧,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沉香亭的遗迹,寓言式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淡然,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
碧云阙处无多雨,愁与去帆俱远。倒苇沙闲,枯兰溆冷,寥落寒江秋晚。楼阴纵览。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风,袖罗香自去年减。
风流江左久客,旧游得意处,朱帘曾卷。载酒春情,吹箫夜约,犹忆玉娇香软。尘栖故苑,叹璧月空檐,梦云飞观。送绝征鸿,楚峰烟数点。
登临眺东渚,始觉太虚宽。
海天相接,潮生万里一毫端。
滔滔怒生雄势,宛胜玉龙戏水,尽出没波间。
云浪番云脚,波卷水晶寒。扫方涛,卷圆峤,大洋番。
天垂银汉,壮观江北与江南。
借问子胥何在,博望乘槎仙去,知是几时还。
上界银河窄,流泻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