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才偶忝直文昌,两鬓年深一镜霜。
待漏敢辞称小吏,立班犹未出中行。
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渔竿掷苇乡。
丞相旧知为学苦,更教何处贡篇章。
非才偶忝直文昌,两鬓年深一镜霜。
待漏敢辞称小吏,立班犹未出中行。
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渔竿掷苇乡。
丞相旧知为学苦,更教何处贡篇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谷在唐代的一种心境和情感体验。诗人自称“非才”,表达了一种谦逊态度,承认自己才华平平,但又不甘于此,所以偶尔也会忝然直言,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文采。
“两鬓年深一镜霜”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纪渐长,头发斑白如霜的景象。这里的“两鬓”指的是耳旁的头发,而“一镜霜”则是比喻时间留下的痕迹,如同镜子上结霜一般。
待漏(即夜深人静之时)敢辞称小吏,立班犹未出中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为小官,但仍然抱着希望,不愿意在职场上停滞不前。这里的“待漏”指的是夜晚等待更换的时间,“立班”则是指官员排列于朝堂的场景。
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渔竿掷苇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孤独和怀念之情。诗人在空旷的大地上(“槐陌”)中发出凄凉的歌声,而心中却远寄着对家乡的思念(“渔竿掷苇乡”)。这里的“马迹”暗示了诗人的漂泊生涯,“孤吟”则表达了一种无人与共的情感状态。
丞相旧知为学苦,更教何处贡篇章。这两句诗抒发了对旧日友人丞相的怀念和向往,以及自己在学习上所承受的艰辛。这里的“丞相”指的是高级官员,诗人通过“旧知”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而“为学苦”则是对自己求学历程中不懈努力和付出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仕途上所经历的坎坷与自我期许,以及对于知识和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