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钟期去,哀哉祗破琴。
五弦千古感,一曲两人心。
流水空留调,高山孰赏音。
何如炊爨下,知己尚可寻。
太息钟期去,哀哉祗破琴。
五弦千古感,一曲两人心。
流水空留调,高山孰赏音。
何如炊爨下,知己尚可寻。
这首清代许传霈的《咏伯牙琴》表达了对古代音乐家钟子期逝去的深深惋惜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太息钟期去”直接抒发了对钟子期的怀念,"哀哉祗破琴"则通过破琴象征着好友已逝,音韵凄凉。接下来的“五弦千古感,一曲两人心”强调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琴瑟和鸣的默契,即使子期不在,那流传千年的琴声依然触动人心。
“流水空留调,高山孰赏音”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暗示了知音难觅,即使有美妙的琴声,也无人能真正理解其深意。最后,“何如炊爨下,知己尚可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中普通友情的珍视,认为虽然伯牙子期般的知音难遇,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寻觅到相似的情感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借古喻今,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纯粹情感的呼唤。
茅庵潇洒,静无尘、独坐垂帘孤僻。
镇日闲闲清澹泊,别有恬然活计。
握固存真,心无杂念,忘我兼忘世。
玉婴神变,自然与道相契。
光明照耀十方,凝空灿灿,大阐非为细。
遍纳无极通造化,物物头头俱济。
掌握乾坤,完容法体,玉貌真清丽。
超凡出世,上朝三暻神帝。
无端梦醉西湖,杨花扑帐春云热。
朝来问讯,墙阴玉树,霏霏香屑。
粘竹如斑,点衣如唾,穿帘如蝶。
甚儿童惊怪,东风几日,消不尽、苍苔雪。
莫恨玉妃浑老,半面妆、风流仍绝。
多情应有,洛滨解佩,江中捐玦。
消得几番,荒烟疏雨,冷云残月。
倩何人、报与广平,渠不解心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