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四首·其三》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四首·其三》全文
元 / 袁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的的新愁涨碧波,可堪跋马上危坡。

明知风伯秋当路,更候天孙夜渡河。

沙碛共传歌《敕勒》,阴山那复见延陀。

周廷王会须椽笔,惭愧陈人奈老何。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复杂多变的世事与自然环境时的感慨与思考。首句“的的新愁涨碧波”以碧波象征内心的愁绪,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深沉与广阔。接着,“可堪跋马上危坡”一句,通过骑马行走在陡峭山坡上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前行的艰难与挑战。

“明知风伯秋当路,更候天孙夜渡河”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风伯代表秋季的风神,天孙则是织女的别称,这里借以表达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奈与期待。风伯预示着秋季的来临,意味着困难与挑战的到来;而等待天孙夜渡河,则寄托了对转机与希望的渴望。

“沙碛共传歌《敕勒》,阴山那复见延陀”两句,通过历史与地理的引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敕勒歌》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首民歌,表达了对草原生活的热爱与自豪;而提到阴山与延陀,则可能暗含对历史变迁与民族融合的思考。

最后,“周廷王会须椽笔,惭愧陈人奈老何”两句,将视角转向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周廷王会是指周朝时期的盛大聚会,这里比喻需要借助历史的智慧与经验;“惭愧陈人奈老何”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以及在复杂世事面前的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思考,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

袁桷
朝代:元   字:伯长   号:清容居士   籍贯:庆元路鄞县   生辰:1266—1327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猜你喜欢

秋兴十首·其二

牛散荒陂犬应门,清砧不动静孤村。

老农去去收秋稼,野客行行锁竹轩。

市远何妨鲑是菜,家贫休厌瓦为盆。

招邀且就田间饮,禾黍登场已满原。

(0)

灵谷寺看梅五首·其一

灵谷东风放早梅,寻芳词客共徘徊。

只疑白鹤随飞锡,忽见天花满法台。

疏影离离笼淡日,清香片片洒流杯。

扬州西望江如带,东阁逢春几度开。

(0)

题大笑出门卷送李烟客三首·其二

俱是低眉者,谁为大笑人。

才名同入洛,傲骨耻干秦。

川陆征途远,湖山引兴新。

片言堪赠璧,行矣岂长贫。

(0)

四老吟和周贵谔四首·其二老僧

庞眉耳到颐,剃发雪霏霏。

面壁不知岁,栽松大几围。

谈空三世事,传法六朝衣。

振锡南天遍,西方只履归。

(0)

甲子孟秋十九日西园公过访镜园步杜少陵游何将军山林十律韵投赠步元韵酬之同集者尹用平温尔惇时溪桥初成十首·其八

共识禽鱼乐,微闻菡萏香。

池亭不受暑,水木自生凉。

溪暗海烟接,林深雨气藏。

数峰遥对酒,日暮转青苍。

(0)

刘觐国馈菜酬以酒

应念庾郎贫,贻来菜甲新。

偏怜摘鲜趣,欲作灌园人。

添我伊蒲馔,酬君曲米春。

西风万里客,此夕不思莼。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