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凤凰台》
《凤凰台》全文
宋 / 陈舜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此问遗踪。

故巢风月已千载,好景阑干空数重。

府坐循良黄太守,舆乘仁圣汉高宗。

竹花生子梧桐老,底事丹山信未逢。

(0)
注释
凤去:凤凰离去。
台存:台基留存。
碧草浓:青草茂盛。
故巢:旧时的巢穴。
风月:自然景色。
阑干:层叠。
循良:治理有方。
黄太守:指黄姓的太守。
仁圣:仁德圣明。
竹花生子:竹笋新生。
梧桐老:梧桐树老。
底事:为何。
丹山:传说中的名山。
翻译
凤凰已飞走,只剩台基青草茂盛,游人们来到这里询问它的遗迹。
旧时的巢穴沐浴着风月千年,美景如屏风层层叠叠,却空无一人欣赏。
黄太守治理有方,如同汉代仁圣皇帝一般,乘车而来。
竹林里的竹笋新生,梧桐树已苍老,为何我还没有遇见那传说中的丹山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舜俞的《凤凰台》,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先贤的追思。首句“凤去台存碧草浓”,描绘了凤凰台虽经岁月变迁,但依然翠色盎然,显得生机勃勃。次句“游人来此问遗踪”,写游人来访,探寻往昔凤凰栖息的踪迹,流露出人们对历史的怀念。

“故巢风月已千载,好景阑干空数重”进一步强调凤凰台的悠久历史,曾经的辉煌与风月如今只能在想象中追寻,美景虽多,却已无人能共享。接下来两句,“府坐循良黄太守,舆乘仁圣汉高宗”,借黄太守和汉高宗的典故,赞美前人的德政和智慧,暗示凤凰台曾见证过贤明统治者的风采。

最后两句“竹花生子梧桐老,底事丹山信未逢”,以竹子和梧桐的生长变化,寓意时光荏苒,而凤凰这样的祥瑞之鸟为何不再降临,诗人发出疑问,表达了对盛世难再的深深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凤凰台的物是人非,寄寓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感慨。

作者介绍

陈舜俞
朝代:宋

(?—1072)宋湖州乌程人,字令举,号白牛居士。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嘉祐四年复举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宁三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反对“青苗法”,疏谓其法乃“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有《都官集》等。
猜你喜欢

端阳后二日同诸先达陪谢石渠邑侯龙潭观竞渡

浴兰出城隅,挂席蟠虬宅。

以兹鸣琴豫,况值升平乐。

搴帷开醉颜,四野喜呼跃。

追随傍凫舄,扁舟疑李郭。

川广素涛扬,霞光锦帆错。

龙潭一何奇,水石相喷薄。

峡峻灵掌擘,岩巉鬼斧凿。

雾深崖隐蛟,沙碧渚栖鹤。

伊谁吊沅湘,双龙射日焯。

夺标卷溟澥,触浪排山岳。

观者如堵墙,珠帘连绣幕。

金波映采鹢,玉滟摇青雀。

歌吟遏行云,箫鼓阗苍漠。

绢纨既媚好,容冶复熏灼。

搴芳采芰荷,结佩制荇若。

绸缪挥兕斝,对酒且吟噱。

颜酡岸帻高,赋就风云剨。

良会足千秋,眺望最廖廓。

冶化洵有象,棠阴愿永托。

(0)

章江忆故园四首·其一

五月江深似海潮,临流一望暑全销。

不知小筑当门水,此日何人过板桥。

(0)

送容亲家

弃抛俗事读南华,分外何求毫末加。

起踏花阴穿曲坞,还看凫影点平砂。

树声鸟语供吟料,淡霭轻烟伴煮茶。

薄采篱边十八种,居然风味老农家。

(0)

瀛一侄母子夫妇三寿

紫气缤纷丽古冈,西池消息到华堂。

山鸣露浥樛弥秀,椿霭霞流婺更光。

酒酌麻姑浮沆瀣,响谐琴瑟振璈琅。

九如三寿原同调,歌向阶前乞玉浆。

(0)

似雅侄西庄野酌·其四

幽寻何必谢家墩,树色岚光叠叠浑。

山鸟不猜忘机老,啼声如劝酌芳樽。

欲凭真率消长日,且藉徜徉狎放言。

隔断炎尘无溽暑,林端新月挂微痕。

(0)

元旦赴朝先雨后晴

北窗未得傲羲皇,漫向枝栖皇里傍。

紫陌迎暄归柳色,青规送暖入班行。

云间快睹金轮展,风静欣闻柏颂长。

到手年华忘老丑,白头逐队戴恩光。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